/

“山东海工”在全国产业版图中表现亮眼,记者走进北海造船探访产业发展密码“龙头链主”如何再进阶

齐点淄博 2023-05-16 20:22:40 阅读量:

2023-05-16 20:22:40

  

北海造船建造现场。(□记者肖芳报道)

□ 本报记者 肖芳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有12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列世界第一。

这个庞大的造船产业版图中,“山东海工”表现亮眼:省市排名中,山东省造船完工量全国第五;企业排名中,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造船完工量全国第六、新接订单量全国第三,大型散货船接单量、交付量、手持订单量稳居全球第一。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是我省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全力打造山东半岛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聚集区,打响“山东海工”品牌。作为产业链龙头的船舶海工企业,如何继续保持领跑地位,又该怎样再上台阶?近日,记者走进北海造船采访。

指标领先,散货船接单持续“霸榜”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是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三大造船基地的重点项目之一。该基地的“链主”企业,正是北海造船。作为青岛船舶工业的发端,北海造船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家始建于1898年的修船所,2021年11月成为中国船舶集团的成员单位。

“今年以来,造船厂一直处于满产状态,目前手持订单50艘,生产任务已排至2026年上半年,今年计划交付17艘。”北海造船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谷克超介绍。

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当今世界三大主流船型,北海造船都能造也都能修。其中,作为其主打产品的21万吨散货船,不仅手持订单量稳居全球首位,更是赢得了全球顶尖航运公司的青睐,例如日本最大船东商船三井和欧洲航运巨头CMB,就分别签下了4艘、22艘的大单。

放眼全球,在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中日韩三足鼎立。北海造船去年8月与商船三井的建造签约,被视为其全球竞争力的又一力证。该订单里的4艘21万吨散货船,均为LNG双燃料动力,标志着北海造船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绿色环保船型首次成功进入日本主流市场。

实现大型散货船接单量持续“霸榜”,北海造船靠的是各项指标领先的船型品质,包括EEDI(船舶能效设计指数)、空船重量、舱容、载重吨等。例如,北海造船主建船型21万吨散货船的EEDI,相较行业水平可节约2吨燃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按该船型寿命周期测算,其收益优势超过400万美元。

“北海造船与民船中心等研发机构紧密合作,在船型设计指标、燃料改进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所以市场对我们船型的接受度很高。”谷克超介绍,2008年以来北海造船已交付各型散货船、矿砂船、成品油船等100余艘,与世界知名航运公司的合作日益扩展。

苦练内功,形成船型附加值比较优势

走进北海造船厂区西部,4台800吨门式起重机昂然矗立,与气势恢弘的两大船坞交相辉映,构成了占地广阔的造船区域。在二号船坞里,4艘21万吨散货船正在建造。相邻的一号船坞里,则是2艘5500TEU集装箱船。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2艘集装箱船都是给法国达飞建造的,订单是10艘,今年要交付3艘,2艘进入铺底阶段。目前一号集装箱船已于5月4日完成漂浮落墩,二号集装箱船首个分段也已于5月6日入坞,均按计划顺利推进。

近年来,北海造船在持续布局大型散货船、大型矿砂船、大型修船改装等传统优势业务外,还积极拓展集装箱船、大型油船等主流船型建造业务,目前50艘手持订单中,除34艘21万吨散货船外,还有10艘5500TEU集装箱船、2艘养殖工船及其他船型。

从一开始只是18万吨散货船,到后来有了21万吨、25万吨、32.5万吨、40万吨散货船,近年来又新增了大型油轮、集装箱船、养殖工船、特种船艇等船型,北海造船产品体系越来越丰富、完善。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主流船型订单数量不断增加,为批量建造创造了条件。

以养殖工船为例:2022年5月20日,北海造船建造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在该船建造过程中,北海造船首创攻克了特殊分段建造、舱室特涂施工、振动噪声控制等关键技术和施工难点,实现了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建造由0到1的进阶发展。目前,北海造船手持2艘养殖工船订单,均已启动设计。

对船厂来说,诸多船型中,造哪一种更挣钱?“造船的盈利水平,取决于接单船价和建造成本的比较。”谷克超认为,同样的船型同样的船价,单一建造和批量建造收益差别很大。“坚持修炼内功,把经营、设计、采购等平凡的细节做得不平凡,无论是散货船还是集装箱船,各种船型都有可能形成附加值比较优势。”

协同创新,进军海洋产业新赛道

北海造船所在的海西湾,不仅是中国船舶集团国内重要的制造基地,还是中石油系统全国唯一、中海油系统全国最大的海工装备基地,现已集聚了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以及各类配套企业50余家。

利用得天独厚的产业集群优势,在造船之外,北海造船还与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共同进军海洋工程装备领域。

我国南海东部,深水油田流花16-2油田群上,漂浮着一座核心装置——“海洋石油119”号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它的甲板有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集成了14个油气生产模块,具备海上油气生产、储存、外输等功能,相当于一座占地30万平方米的陆地油气加工厂。

这座“海上油气超级工厂”的建造者,正是北海造船与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前者造船体,后者建模块。近年来,通过与海油工程等企业深度合作,北海造船实现了海洋工程装备业务领域的不断突破。

“我们与海油工程同在一个湾里,相隔不过千米。双方已经签订FPSO合作协议,各自发挥优势,联手形成海洋油气开发工程装备总包能力,闯更大市场、拿更多订单。”谷克超说。

除与海油工程、中船发动机等“湾内”企业抱团发展,北海造船还与山钢集团、青岛锚链、海虹油漆、佐敦油漆等一批“湾外”企业签约合作,在更多赛道上加速奔跑:修船方面,形成大型船舶系列化改装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东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特种船艇方面,成为亚洲救生艇生产研发规模大、品种多的龙头企业;船舶配套方面,船舶管系、铁舾、单元模块配套制作能力在国内首屈一指……

《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突出青岛、烟台、威海“三核引领”,其中青岛要着力推动以海西湾为核心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提档升级,打造全球领先的综合性海洋装备创新基地。

谷克超表示,下一步,北海造船将按照“做大做强造船,做优做精修船,积极拓展海工,大力发展特种船艇,稳妥发展特种装备”的发展思路,瞄准高技术、高可靠性、高附加值向全球知名船海企业加速进击,进一步助力打响“山东海工”品牌。


来源:大众日报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