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乡村振兴有“好戏”!“门道”在这里→

齐点淄博 2023-10-19 17:58:11 阅读量:

2023-10-19 17:58:11

山东是全国农业大省,农业总产值率先过万亿元,稳居全国首位。山东省以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主要内容,创新推出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宣介活动。借此活动,我们可以一探山东乡村振兴的“门道”。

凝聚“向心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是不断刷新“齐鲁样板”内核的重要支撑。

地处沂蒙山区的古泉村,4年前还是个“零收入”的薄弱村,村民外出打工,人口流失严重,直至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头雁领航”工程将退役军人刘元华推到“台前”。

在新支部班子的带领下,沉寂的村庄焕发新活力,建起了标准化现代蜜桃产业园,拓宽了产业链,做起了桃木工艺品、园区观光等。2022年,古泉村集体收入达到182万元,成为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村。

在山东,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一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2019年,莱西市姜山镇推进党组织融合,前垛埠、后垛埠、七里庄、兴隆庄、全家岭5个自然村的党组织力量迅速集结,调整为1个垛埠新村党组织。

“各自为战”转为“集群作战”,新村党委领办合作社,盘活新村闲置土地资源,新建垛埠新村生态园,种植桃子、香梨、葡萄等各类果蔬,与周边20多家企业建立起果蔬供应合作关系,“垛埠新村”进入新一轮发展快车道。

农村基层党组织“支棱”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时的经济效益,更是乡村全面振兴、未来长效运转的良性循环。

叫响“品牌力”

纵观各村好“戏”,农文旅融合是山东“唱戏人”的思路之一。

淄博博山,原本以工业著称,如今因为农文旅融合,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旅IP。红叶柿岩旅游区便是其中之一。 

长期以来,红叶柿岩因山岭薄地、交通阻塞而发展滞缓,甚至一度举步维艰,是农文旅模式使其“复活”。当地整合“长城、琉璃、红叶、山水、古村民宿”五大资源,打造出淄博独一无二的山岳主题文旅IP。如今,它已是游客心中颇具吸引力的“齐长城脚下的琉璃生活村”。今年国庆假期,红叶柿岩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门榜单。

农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于整合资源,寻根溯源挖掘文化特色,因势利导设置旅游路线,在大而趋同的乡村游舞台上,打造鲜明的文化标识,塑造品牌力。

烟台市朱桥镇,“毛笔小镇—瑯琊岭苹果科普馆—小瑯琊梅花研学”的文旅研学线路成为当地一大旅游特色。当地整合瑯琊岭文化及传统胶东半岛民俗文化,又实现了朱桥镇特色产品的品牌化升级。在“状元笔”毛笔馆建成后,先后举办了20余场次文化活动,被确定为烟台市对外文化交流基地、烟台市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传承基地、烟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东的农文旅融合实践为许多发展滞后的村庄带来了涅槃的机会,许多村庄也实现了华丽蝶变。

打造“生产力”

农文旅融合重塑着乡村的形象,科技正在重塑农业的形象。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现代农具、新能源......农业科技含量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改变着“务农”的思维模式。

“五年前,我还不敢这么判断,如今可以自豪地说,我国的马铃薯产业已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让梁希森敢于说出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其公司深厚的科研底气,公司一直以来致力于新品种的集中研发与攻克,累计成功培育出33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150万亩。

作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同在德州的齐河县在2022年应用“物联网+智能化”储粮技术,实现粮食库存“低温、低氧、低能耗”,在全国产粮大县中率先实现烘干仓储设施乡镇全覆盖,在节粮减损上迈进了一大步。

在以科技推动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实践中,科研武装的“新农人”也颇为引人注目,“乡村振兴科技合伙人”就是山东首创。

自2020年开始,山东省农科院先后选派97个创新团队、827人次到示范县市挂职服务,创建了利益共同体、科创联合体、农科专家工作室等各类载体,用于破解产业难题、推广新品种、示范应用新技术,通过院地多元要素“合伙”,初步打造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农科模式”。

山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茶学博士田丽丽,用一年时间帮助连续亏损十年的茶园起死回生;临沂费县的枣博士王中堂,成功解决了费县柱子村号称“枣树癌症”的枣疯病难题,并且使脆枣产业成为当地主导产业。

产业融合、环境治理、基层自治、生活富裕......“村村有好戏”是一次成果大展示,也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优秀“戏本”的一次大输出。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张晓璇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