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海岱|济宁:商与儒碰撞的未来
网评创作者 翟广忠(白羽)
济宁,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无可撼动。
两千多年来,诞生了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和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儒家思想影响着今天的中国。
一千多年前,随着运河漂流而来的商业文明在这里扎根发芽,这里又被成为“运河之都”。
在历史上,儒与商在这里碰撞交织,结出了璀璨的文明繁荣之花。
改革开放四十五年来,济宁发展也历经波折。
济宁曾有“一天三顿饭,顿顿靠煤炭”之说,产业结构偏重、煤炭占比偏高一直是制约济宁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快速摆脱路径依赖是济宁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
但摆脱路径依赖不代表抛弃现有产业结构上马全新产业,传统产业并不一定是落后产业。
经过几十年发展,济宁拥有一大批优势产业,比如煤化工、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造纸纺织等,政府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聚焦主业,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推进技术升级换代,提高在全国同行业竞争力。同时,围绕现有产业积极引进和打造相关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经济产业之外,济宁更有着令人羡慕的文化资源。
儒家文化、运河文化、侠义文化等多元文化五彩纷呈。之前这些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近几年来,济宁文化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尼山论坛的举办。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创办于2010年,是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使命、以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专有主题的人文综合论坛。
尼山作为孔子诞生地,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对于济宁来说,擦亮做响尼山论坛国际品牌,架起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就是新时代应当肩负的文化使命。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有着如此高端的IP资源,这是济宁未来发展的金饭碗,应该站在世界高度,引入高端智囊团对济宁全域文化进行策划和设计、宣传,大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
除此之外,济宁的优势在于县域经济发达,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导各县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切实打好特色牌、优势仗,宜工则工、宜文则文、宜游则游,一县一策、一镇一品地助推发展。
济宁多种文化交织,既有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有几百年历史的运河文化、梁山侠义文化,这些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共同影响济宁人的思想和行为。
政府应该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减少对微观经济干预,思想转变不仅是高层重视,更关键的是要深入基层扎根。
好的营商环境,不仅看重的是背后广阔的消费市场、发达的商贸物流和优质的营商环境,更看重的是儒家文化与商业发展在这片土地的完美结合。
儒与商交织的济宁,有着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观察员)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