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碱”成蝶,看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逐绿而行
大道所向,逐绿而行。绿色,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底色,也是群众幸福感的基点之一。曾经的贫瘠盐碱地经过一环扣一环的创新探索,已孕育出绿色新希望。
初秋夜,风拂面,醉人甜,逛公园成了不少市民心照不宣的默契。这不,还未走进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孙子文化广场旁的左岸逸墅游园,但听得阵阵戏曲声和孩童玩闹声远远从园内传出。
“这块地碱性大、养分少,养不了树,种不成花,之前一直荒废,如今建起了公园,家门口多了一处休闲地儿,大家可愿意来了。”新修建的城市小游园让周边居民满心欢喜。
今年以来,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大力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建设,拓展优化绿色空间,综合利用治理手段,将昔日荒地改造成“口袋公园”,美了环境,暖了人心。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盐碱地分布区,土壤盐度高、地下水位高、植物存活率低一度制约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如何扎实做好盐碱地的改良治理、开发利用成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无法回避的必答题。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近年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积极探索盐碱地城市园林建设路径,深入实施“五个措施、五个行动”工作体系,破解盐碱地植物单一的难题,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立地条件并行之有效的举措,在黄河流域上筑起一道乔灌草科学配置、品种多样的绿色生态屏障。
治地先治盐,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在于土壤内有大量盐分积累,治理的关键在于土壤脱盐。
东八路以东,游览路一侧,一条长长的排碱沟从茂盛的树林间穿过,沟内存水清澈,仔细瞧去,可见距离水面30公分左右的土层处留有一条淡淡的白色印记。
面对记者的疑惑,一旁的工作人员道出实情:“这是土壤脱盐后析出的痕迹,前期,我们采取挖排碱沟、铺排碱管、设集水井的方式对这块盐碱地进行改造,利用淋溶作用,淋出的盐分通过排碱管的渗水孔收集到集水井再排出,达到排碱脱盐的目的。”
有机质能起到改良土壤结构和培肥的作用。“有机肥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可加速土壤脱盐抑制土壤返盐的作用。”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工作人员根据这一特性,在14公里长的天鹅湖坝体南岸土地中加入盐碱地改良剂,经过化学反应析出的盐分被雨水冲刷后,同样达到脱盐的目的。
为了让盐碱地蝶变新生,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以“播种绿色”作为孜孜不倦的理想追求,依据多年绿化实践经验,综合利用水土综合改良技术,在绿色实践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条滨海盐碱地城市绿化的新路径。
·种植耐盐植物,改善熟化土壤性状。在重盐碱区,种植柽柳、紫穗槐、田菁、草木樨等耐盐植物,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速土壤熟化,同时植物根部分泌出的有机酸能够中和土壤盐碱度。
·铺渗水隔离层,阻断地下盐份上升。在客土下面铺设杂草、锯末、粉碎的绿化垃圾作为渗水隔离层,利用其发酵后产生有机酸,在树穴内形成一层“酸膜”,阻断地下盐分上升的同时增加土壤肥力。
·铺设覆盖物,减少地表盐分积累。在土地表面覆盖锯末、麦糠、树叶等有机物,能有效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同时,结合深翻土形成“海绵土”,从而控制盐分向地表积累。
……
走过一条条新径,喜见繁花硕果。从适应盐碱地生长的单一树种,到如今法桐、樱花、海棠、朴树、玉兰等广泛种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植物品种更加多样性;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91%……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绿色“家底”越来越厚实,而这得益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把增城市绿量、提绿化品质摆在重要位置,以“绣花”功夫推进“增绿”“补绿”“管绿”“护绿”,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增强生态承载力,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打造特色,见缝插绿,着力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合理布局蓝绿空间,建设街角游园、口袋公园,推动健身、休憩、娱乐等功能完整嵌入,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城市生态;坚持绿化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本着“建一条成一条”的思路,加强道路绿化管理和提升工作;结合“三老一村”改造,通过见缝插绿、拆迁建绿、破硬增绿、立体绿化等形式,对纾解腾退空间“留白增绿”。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工作机制。成立建设高品质生态宜居主城区工作专班和绿地专项督察组,对园林城市品质提升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和督察,及时整改发现问题并落实到位;成立绿地现状调查小组,对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游园、绿道开展调研,对现状不合理处提出整改思路、整改方案,确保园林城市品质提升出实招见实效;考察学习先进地区在城区绿道、街头游园、公园广场等精细化养护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结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品质提升成效明显。
盐碱退去,绿色铺展。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落实,一项项技术创新应用,一场场行动务实高效地推进……绿色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希望的热土上迸发出强劲蓬勃的生命活力。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将不断巩固园林绿化成果,用实际行动谱写着绿色交响曲,努力让绿色成为东营经济技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