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互济 连通天下——山东加速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
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山东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等26个大小不一的港口次第排开。经过一体化改革,山东海洋港口群已成为我国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重要交通枢纽。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山东“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2019年以来,山东省成立山东港口集团,将体量、盈利能力、管理水平不一的多个港口、港区进行整合升级。5年来,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从12.7亿吨攀升至2023年的17.1亿吨,增幅达34.6%,努力实现从“一群港”到“港口群”的蝶变。
打造高效战略枢纽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大海,粼粼波光中,青岛港再次开启了吞吐万汇、奔流不息的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制造”从这里起航走向世界,来自全球的货物在这里登陆进入中国市场。
2024年8月6日,货车有序出入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作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沿海港口,青岛港在山东港口群中地位突出。“改革之前,各港口无序竞争的情况较为突出。”山东港口青岛港董事长苏建光说,通过与兄弟港口、板块集团的业务融合与协同发展,青岛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行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截至目前,青岛港航线总数累计超过220条,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航线总数稳居北方港口首位。
这是2024年8月6日拍摄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龙头”更加高昂,“年轻”的新星也在冉冉升起。
从空中俯瞰山东港口日照港,瓦日铁路、新菏兖日铁路、日濮洛输油管道,如一条条能源“动脉”,在此汇聚。
“一体化改革之后,依托多条能源通道在日照汇聚的优势,日照港重点打造全球大宗原材料、能源、粮食等的供应链枢纽。目前已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沿海港口,原油进口量也占全国进口原油总量的1/9以上。”山东港口日照港董事长张江南说,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日照港吞吐量已跃居全球第七位。
2024年8月22日,轮船在山东港口日照港集装箱码头停泊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不是一两个重点港口的“独角戏”,而是所有港口的“大合唱”。在山东渤海湾沿线,潍坊、东营、滨州等地长期处于同质化竞争的中小港口,也正在告别“小散弱”。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副总经理孙超告诉记者,2019年,渤海湾港各港区没有一个基层站队,也没有一个仓库、没有一米管线,生产作业全凭外包。通过一体化改革,各港口统一规划、管理、运营,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实现了“握指成拳”。
“5年来,渤海湾港口从只有12个泊位、没有外贸航线,升级为拥有5条外贸航线,开放泊位33个,通达全球30多座城市。”孙超说,今年上半年,渤海湾港口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3272万吨,同比增长10.68%,集装箱41.9万标箱,同比增长24.57%。
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奉利说,5年来,山东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连跨五个亿吨台阶,营业收入从422.8亿元增加到1550.4亿元。
激发绿色智慧动能
山东港口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成立之初,山东港口确立了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战略定位,并成立港口创新管理委员会、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委员会和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在战略层面全力提速智慧绿色港建设。
这是2024年6月20日拍摄的山东潍坊港码头上屹立的风机(无人机照片)。潍坊港区的碳排放量基本为零,所产的电还能上电网,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新华社发
站在潍坊港的码头上,可以看到远处屹立的四台风机。“这几台风机年发电量约7000万千瓦时,目前整个潍坊港区的用电量是3500万千瓦时,不仅整个潍坊港区的碳排放量基本上为零,所产的电还能上电网,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山东港口渤海湾港生产业务部部长张振琨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潍坊港发布了“零碳港口”创建方案,并获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承诺性碳中和证书。“这是全国首个零碳港口创建方案和首个全港区范围的碳中和认证,标志着山东港口零碳港口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张振琨说。
2024年8月22日,山东港口日照港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作业区的堆取料机在翻堆煤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海风阵阵,浪花翻滚。茫茫天海间,一台台远控岸桥一字排开,一个个集装箱起起落落,无人驾驶的集装箱卡车往来穿梭……远望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工作全速运转,却鲜有工作人员的身影。
以绿色化助力港口能源结构转型的同时,山东港口还以智能化推动港口高效运转。自2021年10月9日建成启用以来,这个全球领先的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拥有多项创新技术,创下了一系列纪录:单机平均效率提升50%,单机效率最高达到每小时58自然箱,码头综合成本降低70%。
这是2024年8月12日拍摄的山东港口青岛港件杂货码头(无人机照片)。该码头经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后已实现件杂货领域“人机分离”。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传统的设备操作需要单人单机长期低头作业。现在,我们在远程控制台上就可以操控自动化轨道吊,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谈及码头转型升级带来的变化,日照港集装箱智能化码头研发团队带头人胡继龙深有感触。
激发智慧新动能,离不开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投入。相比于集装箱、干散货码头的智能化改造,件杂货码头的自动化一度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
2024年8月12日,自动导引运输车在山东港口青岛港件杂货码头运输纸浆。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为彻底攻克难关,2022年5月,山东港口青岛港件杂货码头纸浆自动化攻关项目正式立项,全力投入全流程自动化件杂货纸浆码头建设,并在今年4月彻底实现件杂货领域“人机分离”。
2024年8月12日,工作人员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西联公司纸浆码头控制室监控装卸作业。利用数字化技术,码头工人由“蓝领”变成“白领”,码头作业效率提高了20%,纸浆人工工作量降低了80%。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现在,我们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了信息采集的智慧化,作业设备自动化,码头工人由蓝领变成白领,件杂货纸浆码头作业效率提高了20%,人工工作量降低了80%。”山东港口青岛港西联公司工程技术部副部长王宝君说。
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
近日,装载着出口汽车的“比亚迪探索者1号”汽车运输船从山东港口烟台港起航。码头上,大型汽车运输船穿梭往来,来自郑州、西安、长沙等方向的数千辆出口汽车集结装运。今年上半年,烟台港完成商品车全模式运量36.7万辆,同比增长40.5%。
这是2024年8月13日拍摄的山东港口烟台港汽车滚装码头(无人机照片)。今年上半年,烟台港完成商品车全模式运量36.7万辆,同比增长40.5%。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作为黄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山东港口众多、海铁联运路网发达,区位优势显著,是沿黄流域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通过充分激发港口物流枢纽作用,塑造沿海开放优势,山东正加快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努力在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中发挥重要作用。
面向海洋,山东港口持续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加强与重点船公司合作,航线总数达340余条,稳居北方港口首位。面向内陆,山东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持续拓展多式联运大通道。
这是2024年8月12日拍摄的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铁路接卸转运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河南驻马店市福源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保华说:“企业是内陆港的受益者之一,山东港口为我们提供一站式服务,驻马店当地不少企业的汽车配件、户外家具、机械零部件等,搭乘铁路专列到达青岛港出海,一路畅通。”
如今,从山东港口出发,一条沿黄陆海大通道正在不断向内陆延伸。在省内,已有聊城临清、菏泽曹县、枣庄等16个内陆港;在省外,山东港口相继布局建设了郑州、西安、太原、兰州、银川、乌鲁木齐等34个内陆港,构建起“立足山东、覆盖沿黄、辐射全国”的内陆港群,将通道释放的“黄金效应”进一步扩大。
这是2024年8月6日拍摄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畅通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山东港口将更好发挥世界级港口群辐射带动作用,强化陆海统筹、扩大双向开放,织密‘一带一路’航线组群,拓展欧亚班列网络布局,以通畅高效的物流服务助力扩内需、稳外贸、保增长,成为连通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桥梁和全球重要的供应链枢纽。”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霍高原说。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