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市淄川区:千年齐长城有了“智慧巡护员”

齐点淄博 2024-09-11 14:20:33 阅读量:

2024-09-11 14:20:33

雨过天晴,初秋的天空分外晴朗。9月6日上午10点,在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城子村的齐长城遗址,59岁的巡护员韦忠村早就开始了一天的巡护。

“经我们村的齐长城大约有6公里,配备了6名巡护员,每个人负责1公里,分段进行巡护。”行走在茂密的荒草丛中,韦忠村脚下的山路崎岖不平。“从小听着齐长城的传说长大,我们对这里都十分熟悉。虽然每段巡护的距离差不多,但也有远近之分,到最远的地方巡护一次,来回得七八个小时。”指着远处的一座山头,韦忠村说,那边几乎荒无人烟,但为了守护好齐长城,他们还是要到那里巡护。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齐长城在淄博境内共39段,全长约110公里。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目前,淄博市存有遗址的淄川区、博山区、沂源县都分别建有巡护队伍。而在分段巡护之前,韦忠村就已经参与了城子村齐长城的巡护。

“我们村地理位置十分特殊,齐长城沿着淄河一侧的山脉而建,是古时齐鲁的交界之处,在过去也被称作‘国门’。”站上城子村东侧的齐长城遗址,山南蜿蜒的淄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地处山下的城子村村口,一座大桥上尽是不断过往的车辆。韦忠村说,城子村与博山区搭界,作为齐鲁交界的重要关口,在他儿时的记忆里,村中有人挖掘出铜制的弓箭箭头。“我们这里还有非常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更是莱芜古城遗址所在地。”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生活在齐长城脚下的韦忠村参与巡护后,对齐长城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毕竟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一旦破坏了就真的没有了。”

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为进一步保护齐长城遗址,淄博市系统梳理了全市39段齐长城资源,对齐长城文物本体、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进行数字化落图。同时,专门设立齐长城巡护员,并为每名巡护员制定巡护段落,科学设置巡护轨迹、信息查询、实时上传、数据统计等功能模块,开发齐长城“智慧巡护”APP和PC端,实现了数字化管理。经内部测试、迭代升级和优化后,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

“淄川境内齐长城达43.11公里,共配备43名巡护员,每人每周的巡护时长为10小时,而齐长城沿线设置的智慧巡护设备则是全天候运转。”跟随韦忠村巡护的脚步,记者发现,沿途有一些由太阳能供电的监控设备。淄川区文物事业服务中心文物保护科副科长高炜介绍,这个正是针对齐长城保护进行数字化管理的主要运行设备。

每天上山巡护时,巡护员会打开齐长城“智慧巡护”APP,发现问题及时上传。高炜说,传统的巡护模式多由齐长城沿线所在村庄自发组建巡护队伍,每个月填报纸质表格,层级上报的时间周期非常长。而使用了智慧巡护系统后,通过手机网络可以一键通达市区两级的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速度大幅提升,也为齐长城的巡护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

而更让巡护员安心的是,自从有了智慧巡护系统,遇到雨雪等极端天气,他们可以不用上山巡护。2023年10月起,淄博市运用“天地图”每月、每季度公开的卫星图片进行图斑对比。自此,经历了人工巡护和卫星图片辅助巡护两个阶段,淄博市实现了齐长城的“人防+技防”。

“淄川境内有15段齐长城分布在山区,通过卫星图对比,一些特殊地段通过线上巡护,实现了齐长城的巡护全覆盖。”高炜说,“人防+技防”有效解决了山高路险的巡护困难,扩大了巡护视野,让齐长城的巡护更加严密。

一阵凉爽的微风拂过,远山上承载千年历史的齐长城若隐若现,不远处闻名全国的“淄博网红慢火车”穿山而过,古今碰撞下的村庄显得宁静而安详。数字化的齐长城保护,为人们揭开了历史的面纱,也为当地村庄带来了发展机遇。近年来,淄川区利用齐长城沿线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建设了马鞍山、梦泉、涌泉等旅游景区及精品民宿,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让文物“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如今,“人防+技防”守护下的齐长城,为文化传承发展注入了连绵不绝的生机与活力。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