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推动低碳转型实现绿色与发展共赢——逐绿前行“碳”新路

齐点淄博 2024-10-06 09:51:44 阅读量:

2024-10-06 09:51:44

 

日前,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亮相。与用传统金属材料制成的车辆相比,该车每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0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1亩。碳纤维地铁既引领了地铁列车新一轮的绿色升级,也是青岛逐“绿”前行、勇“碳”新路的最新实践。

青岛市在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被赋予“强龙头”使命担当,近年来积极探索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路径,该市成功积累了一大批先进经验和做法,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在青岛董家口经济区,一辆满载废催化剂的专用车辆正缓缓驶入指定地点。“这一车废催化剂将送往催化裂化装置生产线,经多道工序后,会产出新的催化剂及硫酸铝、稀土等用于新剂生产的原料,实现变废为宝。”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健康安全环境管理部主管宋春玲告诉记者,通过催化裂化装置固废再生利用项目,惠城环保将原本只能进行掩埋处理的危险废物变成资源,实现了循环利用。

这样的“循环经济”在董家口经济区比比皆是。“以化工产业为例,乙烯、丙烷等企业生产所需的液体化工原料,从港口卸运开始便进入了绿色循环经济的网络。”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经济发展部部长杜军说,这些原料不需要通过汽车运输,可直接通过港口直达园区公共运输管道进入园区储罐,实现“一站直达”,既高效又环保。此外,循环经济的“绿色红利”还促使原材料在产业间进一步循环释放,金能化学生产的炭黑产品供给一路之隔的双星轮胎作为生产原材料,青岛特钢生产的钢帘线可直供园区内轮胎制造企业使用。原材料循环使得企业间的交易成本降低,经济效益进一步放大。

与董家口经济区循环发展路径不同,青岛中德生态园是通过锚定高标准规划找到了产业绿色发展的密码。在规划之初,中德生态园就借鉴了德国生态城市建设经验,通过开展生态基底调查,设立了40项生态指标。“我们利用规划的刚性,将生态指标体系进行了落地,建立了绿色规划体系及标准体系,目前共形成了46项完整的园区绿色规划体系。”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规划建设部建设审批办主任李磊介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引入了被动房技术,该技术采用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辐射和室内分布式供暖热源等各种被动式节能手段,与建筑围护结构高效节能技术相结合,使得房屋具备了耗能低、舒适度高、寿命长等特点。

中德生态园被动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飞介绍,被动式房屋的节能降耗效果十分显著,以园区内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为例,每年可节约能耗13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664吨。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建设超低能耗建筑117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已在住宅、学校、办公楼等各类型建筑全面示范应用,年减碳量约2.67万吨。

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在即墨区田横镇绵延的山头上高耸着一台台“大风车”,风机叶片随风转动,旋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灵山岛上,茵茵小道两侧,一系列绿色能源应用场景——光伏系统、全电厨房、低碳民宿等则让人目不暇接。

“这是青岛推进全社会能源结构转型的缩影。”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卞成介绍,近年来,为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链,青岛在风、光、氢、储等多个新能源赛道积极布局,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占全市装机总量比重突破6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30%。通过不断增强产业链、创新链,青岛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元互补”的能源体系。

“快看,这是我们创新研发的港口专用氢能集卡。”在忙碌的山东港口青岛港码头上,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副总经理刘洋指着前方正在行驶的几辆集卡介绍,目前,青岛港开展了港口氢能车辆规模化示范运营,像这样的港口专用氢能车辆每年节约燃油可达45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200吨。

在印象中,港口作为基础性、枢纽性设施,常与“高能耗”“高排放”等词汇关联。但近年来,青岛通过积极布局与创新,推动青岛港成为全球领先的“氢+5G”智慧绿色码头和行业首个智慧绿色“双五星”港口,为行业树立起了绿色高质量发展标杆。

青岛还以能源结构为锚点、燃气全产业链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广绿色供热。早在2021年,青岛市决定以青岛能源集团为主体对集中燃煤锅炉实施煤改气。“我们坚持城市保障、产业发展、安全运营‘三位一体’,发挥市属国有能源企业产业引领优势,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打造能源产业生态圈。”青岛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冰说,通过实施市域煤改气项目,建成燃气锅炉27台,替代燃煤锅炉44台,经过供暖季的检验,人工、环保、维护检修等成本均实现大幅下降,热源效率同比提高30%,总供热能力提高40%,同时一次性压减煤炭消耗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万吨,青岛市东岸城区基本实现无煤化供热。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青岛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23年,山东省首台9F级重型燃机示范项目——华电青岛燃机项目机组在青岛建成投运。“相较传统燃煤机组,燃气机组以清洁能源天然气为动力,可大幅减少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排放。”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宿星会介绍,与同等装机规模的超净燃煤机组相比,重型燃气机组每年可减少标煤耗量约150万吨,降低碳排放60%左右。

“通过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十四五’时期以来,青岛市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10.3%,煤炭消费占比不足30%,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位能耗产出水平居山东省第一位。”卞成说。

降碳减污点绿成金

在莱西市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车间里,一台台废旧冰箱正被缓缓推到上料口,经过预拆解、冷媒回收、自动打孔沥油、多重破碎、三级分选等多个程序后,废旧冰箱的回收流程就完成了。

“这并不是废旧冰箱的终点。”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总经理周杰说,接下来,从废旧冰箱上拆解下来的铁、铜、铝等会送入相应工厂,实现100%循环再利用;塑料经过清洗后造粒,可再用于制造汽车内外饰件及日化家居、办公用品;泡棉经过改性再生后,可做成建筑板材、塑胶跑道等。至此,废旧冰箱将会以另一种形式获得“新生”。

这场焕新之旅背后,是海尔探索全流程绿色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全新业务模式。据悉,为畅通回收循环再利用体系,海尔专门开发了行业内首个大冰箱环保破碎系统。“这套系统可以自动拆解500升以上容量的大冰箱,每回收1万台220升冰箱,可拆解出约90吨塑料、386吨铁、6吨铝、14吨铜,相当于约390辆汽车塑料部件和60万个易拉罐的生产使用量。”周杰说,目前,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每年可拆解废旧家电200万台,循环新材料产能达到3万吨,年碳减排能力约为1.7万吨,相当于植树155万棵。

全流程绿色化,在青岛已经成了制造企业的发展共识。面对轮胎行业橡胶密炼工艺高耗能、高污染的难题,2020年,由平度市明村镇18家橡胶轮胎企业共同出资,整合当地橡胶轮胎企业资源,与双星集团一起打造了橡胶绿色密炼“共享工厂”。

“‘共享工厂’的成立,既加强了对炼胶工序资源的整合,还实现了对分散企业需求的聚合。”青岛星航橡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树彬说,工厂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大大减少了单家企业生产线、原材料和人工等支出,大幅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据了解,目前平度市已经完成了12家轮胎企业的密炼产能整合工作,共淘汰低水平密炼设备84台(套)。

企业生产离不开热源支持。为实现热源端低碳绿色发展,青岛历时一年多,建成了国内首例热电厂燃煤锅炉烟气余热全回收项目。“该项目通过引入清华大学烟气消白余热深度回收新技术,成功将烟温降至15摄氏度,从而实现了余热全回收和烟气彻底‘消白’,取得了节能、净化、减排等多重效果。”青岛顺安热电厂环保负责人张均龙介绍,在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他们厂还收获了真金白银的绿色效益,“2019年到2022年,我们完成碳排放履约任务后,碳排放指标累计盈余46899吨,通过在全国碳排放交易平台挂牌交易,盈利471.26万元”。

推动低碳转型实现绿色与发展共赢,是每一座城市的必选题。卞成表示:“下一步,青岛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深化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绿色动能。”


来源:经济日报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