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中国策!
1
利弊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冲击;
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值得重视和深思。
2
态度
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3
矛盾
世界经济正处在动能转换的换挡期,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虽然不断涌现,但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
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
全球产业布局在不断调整,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日益形成,而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形势,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十分突出;
全球金融市场需要增强抗风险能力,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未能适应新需求,难以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资产泡沫积聚等问题;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产生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会加剧不平等,特别是有可能扩大资本回报和劳动力回报的差距;
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99%人口财富的总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令人担忧;
全球仍然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
△2019年11月,习近平参观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项目。
4
破题
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治理、发展模式存在必须解决的问题。
超越财政刺激多一点还是货币宽松多一点的争论,树立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思路;
创新政策手段,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增长创造空间、增加后劲;
把握好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带来的机遇,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过程中注意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让各国人民重拾信心和希望;
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 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赋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
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
解决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照顾好弱势人群的关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
△2020年9月,习近平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致辞。
5
中国之治
△2020年11月,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重点阐述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看法。
6
世界机遇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中国人民对各国人民取得的发展成就都点赞,都为他们祝福,都希望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不会犯“红眼病”,不会抱怨他人从中国发展中得到了巨大机遇和丰厚回报。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