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第八集 再启新程
点击链接看视频:
http://news.cri.cn/20210226/2796f4a7-126b-3997-7f94-278e12767c93.html
【解说词】2020,注定为历史的坐标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这一年,一个承载中华民族千年企盼的梦想,即将实现。
随着贵州省宣布紫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沿河县、榕江县、从江县、晴隆县和望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11月23日,中国最后一批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
【同期】贵州省晴隆县新宝社区干部 文森:激动、高兴、兴奋。
【同期】贵州省望谟县新屯村村民 班向松:荷包(钱包)也鼓起来了,所以我们今天感到,脱贫了,非常高兴。
【解说词】至此,我国832个贫困县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变为现实。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非同寻常的时刻,中国整整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递交了惊艳世界的时代答卷。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奋斗和奇迹的伟大故事,它辉映过往,更照亮未来的路。
【现场同期】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解说词】接续奋斗,初心不改!
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始终无惧风雨、笃定前行的中国,将如何续写新篇,开启新程?
【解说词】贵州遵义医科大学大二学生田应志,再过几年学有所成后,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
【同期】遵义医科大学学生 田应志:如果没有国家脱贫政策,给我们家解决了那么多的难题,恐怕我连高中都上不了,更别说现在上大学了。
【解说词】这是五年前的田应志,他的家住在贵州省兴仁市的坡脚村,家里除了妹妹和93岁的奶奶,还有最需要他照顾的哥哥。哥哥患有小儿麻痹和严重的癫痫病,为此家里欠了很多债,田应志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外出打工挣钱。
【同期】田应志:爸妈不在家里面,我要承担责任,一家人就是要开开心心的,遇到事情要一起扛一起分担,这样才叫一家人嘛。
【解说词】中考时,田应志曾以全班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当地省级示范高中,但哥哥却由于成绩不佳需要复读。接到通知的那个暑假,田应志过得并不开心,甚至一度有了退学的念头。
那时的田应志不会想到,全国范围开展的精准扶贫,正让他和众多贫困孩子的命运,悄然发生着改变。
【同期】时任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局局长 梁喜明:我们采取学生精准资助的方式,对困难孩子实行精准帮助,“十三五”期间,发放各类资助资金38个亿,覆盖331万人次。
【解说词】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帮助下,田应志如愿上完了高中,后来又考上心仪的大学。不仅如此,养殖帮扶、就业引导等精准扶贫政策也让一家人远离了贫困。2018年,田应志家所在的贵州省兴仁市脱贫摘帽。
现如今,有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低保政策兜底,已经98岁的奶奶身体依然硬朗;哥哥虽然没再继续读书,但在扶贫干部帮助下,在家里做起了网络直播,变得自信阳光;正在读高三的妹妹成绩优异,走进大学的梦想也指日可待。
【同期】遵义医科大学学生 田应志:我理解的小康,就是大家都健健康康,每户人家都开开心心地在一起,所有人心中美好的愿望都能够变成现实。
【解说词】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2019年的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由20万人降为0。
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在中国精准脱贫的波澜画卷中,比宏大叙事更激动人心的,正是这一个个个体家庭,在时代洪流中感受到的沧桑巨变。
田应志圆梦大学,实现着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改变,而距离他几百公里之外的乌蒙山区,一个村庄也将开启全新的生活。
【现场同期】云南省巧家县道角村党支部书记 蒋瑞:万朝全,马顺章,四号车。
【解说词】位于云南省巧家县的道角村,是乌蒙山深处一个并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村落。2020年1月18日,这里正整村迁往鲁甸县卯家湾安置点。
【现场同期】云南省巧家县道角村村民 熊国恩:整慢点,有些行行货(易碎),这个放前面挨着电视,别的放后面。
【解说词】这是熊国恩的家,和其他即将迁往卯家湾的101户家庭一样,虽然对道角村有着无限眷恋,但更多的则是他们对于新家的期盼。
【现场同期】
记者:今天我看你(衣服)真漂亮。
熊国恩:搬新家了,喜欢了,高兴了。
【现场同期】
大家点到名字的,这边有志愿者,跟着他们走,他们带你们去。
【现场同期】
你家在10层,一会儿上楼上电梯了。
【解说词】过去的石房木屋,变成了不再漏雨、装有电梯的楼房。
【现场同期】云南省巧家县道角村村民 熊国恩:这是我们的了,妈,这就是我们的新家了。
【解说词】从这一刻起,孩子们再也不用每天凌晨起床、跋涉十几公里的山路上学;女人生孩子可以安心住进正规的医院,老人生病了也不用一拖再拖……
“现代”,这两个字眼,以这样一种崭新而具体的模样,呈现在熊国恩和道角村101户居民面前。
【现场同期】
云南省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景新社区工作站主任 饶鹏:你主要意向性的是针对哪一方面?
熊国恩:针对嘛,一般就是电焊了。
饶鹏:我问一下你小孩是读几年级了。
熊国恩:大的初三,小的两个初一。
【解说词】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要不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力度。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让他们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现场同期】
熊国恩:最低的工资是多少钱?
企业工作人员:三千左右。
【解说词】在扶贫政策支持和扶贫干部们的热心帮助下,熊国恩在鲁甸当地的一家企业找到了满意工作,妻子也进了社区配套的扶贫车间,而对于一些年龄偏大、劳动技能偏低的人,社区提供了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如果觉得挣钱少,社区还提供蘑菇大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可以优先承包使用。
曾经祖祖辈辈居住在深山的道角村村民们,都在这一份份温暖的守护中,快速地丈量并追赶着新生活的脚步。
【现场同期】饶鹏请来了广场舞老师:两个小时,你们要好好学,今晚你们学不会,以后你们就接不上……
【解说词】一户人的搬迁,改变的是生活。1000万人的搬迁,改变的是“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传统宿命。而中国的精准扶贫,正是“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注脚。
走出深山,走进大学,走入都市。彻底摆脱绝对贫困的中国百姓惊奇地发现,原来,自信和梦想,甚至可以让他们走得更远。
【解说词】白金汉宫,来自贵州省望谟县桑郎村的绣娘们唱着山歌,走上这艺术的舞台,流光溢彩的布依族手工刺绣与现代时装完美结合,让来自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和古老村寨的村民惊艳了世界。
【同期】贵州省望谟县桑郎村合作企业负责人 夏华:那些拍照的人,都用惊讶的目光看着。很多这些国际的设计师、国际的品牌,期待着跟我们的绣娘来合作。最重要的是精神的收益,让他们相信自己。
【解说词】在桑郎村,过去一直流行着这样几句歌谣: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村民们不会想到,精准扶贫让她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她们更不会想到,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的传统手艺,竟为她们叩开了世界的大门。
到2020年底,望谟县引导妇女发展民族手工业的“锦绣计划”,已经让全县15000多名“绣娘”,凭借刺绣这门“深闺手艺”,绣出了美丽的致富蓝图。
当下的中国是自信的,人们摆脱了贫困,走向全新的生活,从乡间到田野,从产业到生态,从教育到医疗……到处都是勤劳致富的身影,到处都是澎湃奔涌的活力。
【现场同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扶贫办主任 刘宗晓:政府补贴这一块,今年孩子上学,两个孩子也有一部分补贴。
村民:有啊。
刘宗晓:核实一下,把这个数核一下,小孩上学、看病,再一个就是我们住房,这几个方面都没有问题吧。
村民:没有。
【解说词】这里是广西南宁的马山县,尽管2019年马山县就已脱贫摘帽,但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这里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建立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及时开展帮扶。对脱贫人口的入户调查工作,以后仍会持续进行。
【现场同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扶贫办主任 刘宗晓: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扶持,就是你们之前享受的这些政策都继续,再继续支持你们。不是因为脱了贫,就什么政策就没了,就不管了。
【解说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并一再谆谆嘱托:“贫困县摘帽后,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这是大国领袖将百姓冷暖置于心中的爱民之情、深邃思考,是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之后不再返贫的现实需要,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扶贫干部久久为功的使命担当。
扶贫不是一阵风,不是雨过地皮湿。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是目标,更是新的起点。头上的帽子没了,肩上的担子却变得更重。脱贫标准有硬杠杠,但脱贫之后的道路永无尽头。稍有懈怠,就会返回原点;不懈奋斗,才能走向远方。
【现场同期】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山根村党支部书记 马强:抬到这儿,抬到这儿,所有的都抬过来,里面还有,把里面东西也抬过来。
【解说词】在青海循化,山根村党支部书记马强从县品牌局申请了一笔经费,准备办一场拉面大赛。
【现场同期】
明天人肯定多,全村在家的老乡基本都会来。
【解说词】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许多村民都从事着和拉面有关的工作,靠着拉面经济,撒拉族在2017年实现了整族脱贫。
【现场同期】马强宣读比赛规则:拉面准备好了没?好,现在开始!
【解说词】利用疫情期间大家闲赋在家的空档举办拉面大赛,一方面是为了给村民提气,更重要的是对大家当前的状况进行摸底。
成功脱贫后,循化县的各种扶持政策不仅延续了下来,而且还加大了力度,扶持资金覆盖面更大,各种培训也更加密集。
【现场同期】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县长 韩兴斌:我们这个季节,不要让他们停着,让他们抓紧培训,提升他的技能,为下一步的提档升级打好基础。
【解说词】这次到县里,马强特意带上了村里的小伙儿韩成。作为山根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前两年通过县里培训学会拉面技术后,韩成就一直在外打工,但因为疫情影响没有了收入,他成了村里最有可能返贫的人。
【现场同期】马强带着韩成参观:拉面师傅小一点的店一个够吗?小店够,小店一个拉面师傅,然后后厨里还要有一个炒菜的。
【现场同期】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山根村党支部书记 马强:我们是山根村,想打造一个拉面品牌……
【解说词】这段时间,马强一直忙着注册品牌的事,如果品牌注册成功,山根村将成为全县第一个以村集体名义注册商标的行政村,这将为全体村民不再返贫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同期】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品牌局副局长 马德义:我们想着政府就是通过这一碗拉面,把这个整个产业链要整合起来,整成一个什么呢?就是原料供应基地,可以供应给你们,这样的话,你们竞争力更好一点,价格也能便宜。
【现场同期】
马强询问韩成意见:等过一段时间把山根拉面品牌办下来之后,你当我们村山根拉面的第一个加盟店,你觉得怎么样?
这个可以,可以试一下。
先开个小一点的,开个小一点的,你这个装修差不多就八九万(元)。
【解说词】只要韩成有创业的意愿,他随时可以拿到县里提供的30万元贴息贷款。
在马强和拉面前辈的帮助下,韩成准备先走出家门,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现场同期】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山根村村民 韩成:现在机会也好,自己出去打工,顺便也学一下怎么管理拉面馆,下一步就是自己开个店,自己当自己的老板,就是生活方面也过得好一点。
【解说词】“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在循化,目前已有四万多名撒拉族同胞从事拉面行业,在各地开办的拉面店已经有7800多家。
当梦想的光亮照进无穷的实践,当奋斗的基因融入追梦人的血液,每一份努力和坚持终将会开花结果。
【现场同期】
这是你们家吗这个?对,这是我们家。
【解说词】西藏技师学院的学生明吉,来自西藏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之一——那曲。这几年,靠着当地对牦牛养殖加大扶持力度和就业扶贫政策,明吉的家脱贫摘了帽,也让她有了继续学习、掌握一门技能的机会。
【现场同期】西藏技师学院学生 明吉:我好久没回过家了,但我好想家啊,要是能去技能大赛的话就好了。
【解说词】在学校,明吉选择了西式面点专业,她刻苦学习,努力提升技能,最终获得了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的资格。
【现场同期】西藏技师学院学生 明吉:没想到这么多人,很激动,有点紧张。
【解说词】如果说从那曲到拉萨,让明吉感受到了外面的世界,参加全国大赛,则让明吉看到了更广阔的空间。
【现场同期】
现在我宣布,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开幕。
【解说词】赛场上,四百多名选手正在比拼,他们都来自于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技能扶贫,正让他们释放人生的光彩。
【现场同期】时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 张立新:我们针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新生代农民工、贫困劳动力,以及贫困家庭子女,都制定了政府补贴性的职业培训政策,特别是对贫困劳动力还给予了生活费补贴的政策。
【现场同期】
我是来自于西藏那曲市色尼区的参赛选手,我叫明吉,今天我做的这个是书本蛋糕。
【解说词】历经六个小时,比赛结束,尽管明吉的作品与其他地区选手还有很大差距,但已经打开的眼界让她找准了更加努力的方向。
【现场同期】西藏技师学院学生 明吉:有点遗憾,这次没拿到奖,所以我这次回去好好努力,争取下次拿到名次。
【解说词】在中国,“十三五”期间,每位有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每年都能接受至少一次的免费职业培训。从2015年起,技能扶贫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
通过“扶志”摆脱意识贫困,通过“扶智”摆脱能力贫困,通过就业摆脱机会贫困,拔掉了思想上的穷根,贫困群众内心的底气变得更足,脱贫的动力也变得更为强大。
【同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晓毅:我们经过这样一个大规模的精准扶贫以后,贫困地区它的基础设施改善了,那么具有了发展条件。那么在这个时候,它有没有发展的动力,它有没有发展的能力,那么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解说词】实践已经证明,脱贫攻坚除了缜密布局和外在的帮扶,必须下更大气力推进内源扶贫,从根本上唤醒并提升广大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临近年底,宁夏吴忠市龙源村的李耀梅每天都加班加点赶制订单进度。深夜里,她一边扎扫帚,一边网络直播。
【现场同期】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龙源村村民 李耀梅:出来聊天来啊,进来的家人们都说话。谢谢点亮,谢谢啊……
【解说词】李耀梅35岁时得了癌症,治病和后来的两次手术,家里共欠下30多万元外债。
2014年,李耀梅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她没有读过书,也没什么技能,但她会一样手艺,就是扎扫帚。
扫帚耐用,价格厚道,一来二去,有了口碑,在扶贫干部帮忙推销下,她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扫帚大王”。
2019年9月1日,在村里召开的一个扶贫会上,李耀梅当着全村人的面,作出了这样的表态。
【同期】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龙源村村民 李耀梅:我就把话筒拿起来,我没啥困难了,我就自己脱贫。
【解说词】李耀梅干的不是什么大生意,自己也刚刚才还完外债,还没有多少积蓄,但她却主动放弃唾手可得的扶贫补贴和各种优惠,这让大家都没有想到。
如今,李耀梅和村里的贫困户成立了合作社,开始规模化生产。这位残疾妇女没有向贫困认命低头,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她努力从人生低谷爬起,并带动更多的人向着美好的生活追梦前行。
【解说词】如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中国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正源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精准施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导航定向、运筹帷幄,一整套把脉精准、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汇聚形成,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稳”等关键问题,开辟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
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指示开展脱贫攻坚后有关政策研究,中央有关单位和部门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次次探讨、交流。
【同期】时任中央农办主任 时任农业农村部部长 韩长赋:各部门的思想认识是高度一致的。用乡村振兴的办法,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通过乡村的全面发展,使脱贫摘帽地区,使它整个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升,设立一个5年的过渡期,对原有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口扶持的政策和措施还要继续延续下去,扶上马再送一程。
【解说词】成功脱贫摘帽后,如何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是摆在基层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面前的一道新考题。
在河北平山县下槐镇南文都村,正在为这道新考题寻找答案。
驻村四年,队长张端树带领扶贫工作队引来投资商,流转土地建起了葡萄庄园,疏浚河道,建起了荷花池景观,南文都村在2018年成功脱贫,村里的贫困户也随之清零,可张端树想把工作更进一步,却并不容易。
【同期】河北省平山县南文都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张端树:我告诉你说,就是几个月以后这(南)文都村还是破破烂烂的,相信吗?
【解说词】2020年年底,队长张端树的第二个扶贫期将满,他打算在新的工作队到来之前,让南文都村有个大变样。
【同期】河北省平山县南文都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张端树:你看去了人家那村,柴火码得整整齐齐,码得好好的。
【同期】河北省平山县南文都村党支部书记 范明平:三年五年做不了的工作你能做下来?那不是光一个人安排安排,安排张三李四把事就办了。
【解说词】不知不觉,盛夏已至。县里的村容村貌整治资金已经拨付到位,为让后续工作能顺利推进,张端树打出“感情牌”,要和村支书老范好好掏一回心窝子。
【现场同期】
张端树:咱们在一些问题上也是发生过争执,其实争执,咱们主要目的还是为村里好,书记你说对不对?咱们还得多沟通。
老范:咱们争执,心都是好心,咱们心是一个目的。你得考虑我的顾虑。你总有走的一天,你走了以后,我该怎么办?这个担子都得落在我的头上,我怕担不动。
【解说词】以心交心,以心换心。最近几天,村支书老范工作起来明显积极了不少,在他的配合下,村容村貌整治也推进得顺风顺水。
【同期】河北省平山县南文都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张端树:今天来县城,主要是办两件事吧,一个就是给我们的葡萄酒找销路,去了下商务部门,谈得还不错,效果挺好。第二个是我们想来一下组织部了解一下,因为我们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偏大,我们看看有没有人才计划,(了解)进些人才补充的一些事。
【现场同期】
乡村振兴要没有年轻人充实,确实还是感觉到后劲不足……
【现场同期】河北省平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任军伟:现在各个乡镇专门成立了咱们乡镇的人才服务中心,一对一对接咱们村里的后备干部,从而建立咱们人才的后备干部库,通过逐步培养,进一步充实到咱们基层党组织当中。
【解说词】为探索乡村振兴路子,河北石家庄一方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一方面强化贫困村两委建设,已经在各乡镇开始建立人才库,通过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着手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现场同期】
来,我把它立住,你来埋。
【解说词】这些天,张端树在村里东奔西走,身边始终有一个年轻人不离左右。
【同期】河北省平山县南文都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张端树:这是范二鹏,是县里刚给配的年轻的后备干部,下一步的产业、环境,包括村里的一些发展还得靠他们。
【解说词】小范成了张端树的“徒弟”。在张端树看来,未来的南文都村,就得靠着老范的经验和小范的头脑才能发展得更好。
【同期】河北省平山县南文都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张端树:以后我们一年要策划几个大的活动,我们搞荷花节,主要目的是什么,把村集体增收,让更多的游客来到我们南文都村,他吃住行全都到我们南文都村,让我们老百姓的产品销出去,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就是家家户户以后有钱花嘛。
【现场同期】南文都村首届荷花节
抓鱼的过来啊,抓鱼的过来领那个背篓,这里面有5斤重的,都是野生鱼……
喇叭:大家都使劲抓啊,抓住大鱼有奖……
【同期】河北省平山县南文都村干部 范二鹏:真没想到居然来这么多人,自己感觉作为村里的一个村民也特别地自豪。
【解说词】实践证明,统筹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间的衔接,产业、队伍、观念间的升级转化,一个也不能少。
产业衔接要抓好,构建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实现“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目标;队伍衔接要抓好,拓宽人才来源,解决好“谁来振兴”的问题;观念衔接要抓好,全面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
在湖南新化的油溪桥,党员干部带头苦干,创造出好日子的同时,也创新发明了和村民收益挂钩的文明档案袋,乡风文明日新月异。
【现场同期】
大家要齐心协力,让我们村里面发展越来越快。
【解说词】
在海南三亚的育才生态区,引进新技术的产业扶贫“基地模式”,让当地黎族同胞从农民就地变成农业产业工人,摆脱贫困,稳定增收。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脱贫攻坚的质量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指引下,所有脱贫摘帽地区正和全国一道实现共同富裕,走向全面振兴。
【解说词】这里是陕西省汉阴县一个名叫三柳村的小村庄,如果不是乡野小静的美食视频,这里不过是秦岭深处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子。
【解说词】三年前,张静从城市回到农村开始创业,现在她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美食主播,在视频平台上被称为“乡野小静”,如今的粉丝量已超过30万。
【同期】陕西省汉阴县三柳村村民 张静:今天我们准备了12种调料,调制属于“神仙豆腐”的味道。
【同期】陕西省汉阴县三柳村村民 张静:刚开始家里人都不同意我干这个工作,但是我还是看好短视频未来的发展。我也喜欢农村,就回到了农村做些短视频,从一开始什么都不会,慢慢学会了拍摄剪辑。
【解说词】通过做美食推荐和短视频带货,网红张静不仅自己卖货,还帮助周边的村民销售土特产品。2020年,她参加了汉阴县政府组织的多场直播活动,其中一场直播吸引了5万多名网友参与。
【同期】陕西省汉阴县三柳村村民 张静:以后我还会在乡村拍摄美食美景,因为我感觉我就属于乡村,乡村也给了我无限的可能。
【解说词】眼下,中国一轮新媒体创业的返乡潮正在各地农村悄然涌动,回到村里的网络主播们不仅带动家乡的农产品销售,还让自己的村庄成为网红景点,将曾经封闭的乡村带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四川,青川姑娘赵海伶大学一毕业就钻进家乡的山沟沟,她建立品牌,把白花蜜和黑木耳卖向全国,不仅打开了家乡特产的销路,也将商品理念和市场意识带给村民。
在甘肃,一直外出打工的尚育康回乡养起了贵妃鸡,他让“小鸡比心”,来一波“土味告白”的广告爆红网络。在当地政府帮助下,他又办起了养殖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在西藏冈仁波齐山脚下,久美多吉带领返乡村民办起了牦牛运输服务中心,让岗莎村的旅游事业风生水起。
彻底摆脱绝对贫困的中国,这样返乡创业的热潮在每一片土地上都生动上演着。曾经,他们离开家乡,只因为家乡的土地不养人,现在他们返回故土,只因为故土生活蒸蒸日上。
人间烟火气,最抚百姓心。这一份份透着幸福与温暖的回归,传递着人们对小康生活的认真态度,回荡着人们为小康梦想不懈奋斗的追梦足音。
【解说词】“土墙房,半年粮,烧木炭,有女莫嫁下姜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个穷山沟的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这几年坚持绿色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绿富美”。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于是,一个以下姜村为龙头,囊括了包括下姜村在内32个村的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应运而生。这个早已摆脱绝对贫困的联合体,正肩负着乡村振兴的新命题在努力探索。
【现场同期】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原党支部书记 姜银翔:总书记前段时间也带话给下姜村了:要求我们下姜村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还要求我们要(发扬)先富帮后富这个精神,带动周边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现场同期】浙江省淳安县大下姜联合体党委副书记 程军:大下姜的区块主要是乡村旅游、民宿、水果采摘,还要利用好自己的土地资源,把民宿产业、水果采摘产业、农业产业也怎么给它做起来。
【解说词】大下姜联合体的区域内,32个村各有所长,有的民宿业发达,有的农业产业兴旺,有的擅长文艺文化,可怎么把这些资源拧成一股绳,也成为联合体“成长的烦恼”。
【现场同期】
今年我们注册了一个公司,还要招聘一个经理人,来做这个事情,来运作这家公司。
我们招聘职业经理一定要本土化、本地化,既懂商业又懂农村,有经营头脑,农村工作也懂的。
【解说词】关于大下姜联合体未来的发展,理事会成员经过反复论证终于达成共识,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联合体发布公告,面向淳安县招聘管理团队。
【解说词】大下姜联合体招聘会上,三十多位既有市场营销经验又熟悉农村工作的本地人才,拉开架势角逐岗位。
【现场同期】浙江省淳安县大下姜联合体党委书记 洪永鸿:现在我宣布,黄立法同志任杭州千岛湖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现场同期】杭州千岛湖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立法:我将以新的姿态、新的境界尽快融入到新的角色,与乡亲们打成一片,想方设法把游客引进来,把产品卖出去。
【解说词】端午节,下姜村里人山人海,32个村子都各展所长,争先恐后地在“大下姜联合体”的新舞台上亮相。
【解说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在全国各地,纵深推进的农村产业革命,正强力搅动起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治理国家要以使人民富裕为根本大事,这不仅是自古以来先贤的期盼,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而当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后,与遥遥领先的发达地区相比,刚脱贫摘帽的地区怎样才能缩小发展差距?伴随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是否会催生新的贫困人口?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减贫奇迹的中国,已经开始精心布局,长远谋划。
【同期】中央农办副主任 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 王正谱:在(未来)五年的过渡期内,实现三个衔接。第一个衔接是工作衔接,就是在原来的深度贫困县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今后国家层面支持乡村振兴的试点(帮扶)县,那么第二个衔接主要是政策衔接,要保证过去已有的支持政策的力度不减。第三个衔接,是机构队伍衔接,主要是稳定队伍,优化职能,发挥作用。
【解说词】历史常常以惊心动魄留下深刻印记,也常常以波澜壮阔谱就厚重乐章。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画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蓝图。
【同期】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张季:总书记在领导文件起草工作中,多次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能含糊。建议稿在到2035年我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那部分又特别强调“要扎实地推进共同富裕”。这种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
【解说词】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人民正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解说词】“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让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绝对贫困。这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非凡意义的千秋伟业!
七十年来,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将一个又一个愿景变为现实,用奋斗筑牢通往梦想的路基。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
100年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初心如磐。从让穷苦人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精辟论断,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宣誓,在战胜贫困的道路上,党带领全国人民栉风沐雨、接续前行,镌刻奇迹。
在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经验和认识,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小康梦圆不是终点,艰苦奋斗未有穷期。
中国,必将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的恢弘目标,扬帆奋进,风雨兼程!
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与期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韧不拔、接续奋斗,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壮举,兑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
向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筚路蓝缕、艰辛探索的人们致敬!
向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无私奉献、不懈努力的人们致敬!
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中国彻底消除绝对贫困攻坚克难、矢志奋斗的人们致敬!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