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会丨援藏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
近日,来自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17个省市的2114名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开始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对雪域高原关怀备至,对援藏工作高度重视。
时光流逝,深情如一。从率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干部进藏,到为新时代西藏工作谋篇布局,确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西藏的发展建设、民生冷暖等始终牵挂于心。
牢记总书记嘱托,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援藏干部舍小家、顾大家,接续奋斗在雪域高原,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率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干部进藏,同时迎接第一批援藏干部返回。
到达西藏后,大部队留在拉萨休息,习近平率先遣队马不停蹄赶赴福建对口支援的林芝地区。贡嘎机场到林芝政府所在地八一镇之间有530多公里的路程,抵达八一镇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
第二天早晨,习近平便和福建援藏队长邓保南等同志座谈,了解福建在林芝地区的援建情况。他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头上援藏的光环会慢慢地淡去,但是你们必须保持援藏的精神,回去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不要把当官作为目标,要把做事、做好事作为方向。”
那一次进藏,习近平不仅亲自将派往林芝各地任职的福建援藏干部一一送到岗,还前往当时自然条件恶劣的林芝朗县实地了解援藏干部的工作。当时,从市区到县城全程都是土路,不少路段风沙大,有些地段还是悬崖陡壁,曾经就有干部下乡途中遇到危险。身边的工作人员纷纷劝他不要去,习近平坚定地说:“谁都可以不去,但我必须去。”
“支援西藏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20多年来,福建在西藏修了福建路、厦门广场、福州街和林芝地区的人大办公楼,还帮助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用水问题、粮食品种问题等。福建的援藏传统和援藏精神在习近平的支持下一代代传承下来。
2018年2月12日,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询问西藏相关地区负责同志:“大骨节病现在人多不多?”
西藏曾是大骨节病的高发区,生活在偏远地区的百姓深受病痛折磨。为送走“瘟神”,近年来,西藏下大力气开展大骨节病防治工作,采取补硒、换粮、搬迁等综合措施,大骨节病得到了有效遏制。
此外,得益于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深入开展,西藏实现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包虫病、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等曾肆虐西藏的疾病得到有效防治,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2011年7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西藏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对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西藏工作谋篇布局,不断丰富完善对口援藏顶层设计,援藏投入持续加强。
截至2021年底,通过7轮1300余名“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和广大本地医务人员的接续努力,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那曲6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甲等医院,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创成三级乙等医院。
从单一的项目援藏到人才援藏、就业援藏、“组团式”医疗援藏、“组团式”教育援藏……新时代的援藏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调研,见到那些皮肤晒成了古铜色的援藏干部,动情地说:“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一方面支援了西藏,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面锻炼了干部、成长了队伍。援藏应该是你们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
西藏海拔高、气温低、气压低、含氧量低,“苦”成为在高原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援藏干部,“不怕苦、能吃苦”,扎根西藏,奉献雪域高原。
“雪域高原好军医”李素芝,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留上海的机会,几十年如一日战斗在高原医疗一线。为了给官兵和藏区群众服务,他数十次面临泥石流、塌方、雪崩等危险,足迹遍布西藏所有边防哨所和偏远牧区……正是有崇高的信仰,才能做到“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正是有如磐的信念,才能“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
1998年,从拉萨贡嘎机场到林芝八一镇,习近平乘车走了整整一天。“当时的路况非常险,还好没有遇到滑坡,窄的地方横着两根木头,我们下来搬。福建派去援藏的,到墨脱那都是骑着马进去的。”习近平回忆说。
2021年到西藏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乘坐复兴号,从林芝到拉萨用时缩减为3个多小时。
西藏几十年的沧桑巨变,离不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离不开一批批援藏干部的艰苦奋斗。
“目睹了雪域高原美丽壮观的风采,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感到高兴!”
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雪域高原将不断焕发新时代荣光。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