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腾气象新——山东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重要指示纪实
黄河九曲,夭矫如龙。从巴颜喀拉山的涓涓细流,一路汇聚百川,奔腾万里,于山东入海。在蓝黄交汇之处,一幅河海相融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中国人繁衍于斯、歌哭于斯,孕育了灿烂的文明。进入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入海口,并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要求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牢记嘱托,坚定践行。现在,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率达到60.47%,371种鸟儿在此生息繁衍,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稳步推进;全省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升幅度全国第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19年下降22.8%;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正在向“十年塑成优势”加速迈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乘势起航……
击鼓催征,踔厉奋发。乘着党的二十大的东风,山东将加快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区、长久安澜示范带、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文化“两创”新标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作出示范。
河海相连处 壮美新画卷
书写新时代“黄河故事”山东篇章
霜降尚未到,秋日的黄河口芦花似雪,碱蓬火红,一拨拨“打前哨”的候鸟已拉开迁徙的序幕。
“看,那是东方白鹳一家三口!”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高级工程师吴立新,从事鸟类巡护监测工作已有30余年,见证着这片“鸟类国际机场”的变化。如今,有几百万只鸟儿在这里迁徙、越冬、繁殖,成为山东良好生态环境的“代言人”。
黄河入海口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入海口,凭栏远眺,察看河道水情,详细询问径流量、输沙量等。总书记强调,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这为深入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黄河三角洲先后实施16个湿地修复项目,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连通水系241公里,修复盐地碱蓬、海草床4.7万亩,生态补水7.07亿立方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我们将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贯穿始终,把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思路贯穿始终,推动黄河三角洲‘颜值’与‘气质’的同步提升。”东营市委书记杨国强代表说。
国家战略,山东担当。作为黄河入海的地方,山东的使命就是要保黄河安澜,保黄河水量,保黄河水干净,保沿黄人民日子好、地方发展好,保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好,用系统观念进行流域系统治理,用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山东见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建立务实高效的推进机制。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一把手直接抓,明确分工,压实责任,构建起“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构建系统完善的规划体系。出台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印发《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十四五”实施方案和生态环境保护等9个专项规划,制定了黄河保护治理、支持黄三角农高区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措施。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坚持排污、降碳、控肥一起抓,水、大气、土壤一起管,系统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污染综合治理重大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黄河干支流17个国控监测点位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的比例为88.2%。
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提升。坚定不移把黄河安澜、守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聚焦“根治水患、防治干旱”,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三年投入1300多亿元进行堤坝建设、河道治理、防洪减灾。坚持“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颁布节约用水条例,制定涵盖174个行业类别的1045个用水定额。
高质量发展态势强劲。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7%,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达到2.3万家和2.9万家。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推动沿黄达海大通道建设,构建面向日韩、连接“一带一路”的陆海统筹开放格局。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口,布局建设30个内陆港,黄河流域出口货物境内段综合运输成本下降20%。
金秋十月,盐碱地里大丰收,黄河滩上土生金。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不断走深走实,给群众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利益。现在的黄河滩区,一座座村台林立,一排排白墙黛瓦,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代表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做好滩区迁建“后半篇”文章,奋力蹚出一条黄河流域地尽其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澎湃新动能 激荡创新力
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都是“必答题”。山东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着眼大保护、大治理,一张蓝图绘到底,奋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谁说煤化工企业就一定是脏兮兮、高污染的?”跟着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勇走进厂区,干净整洁是第一印象,厂区内机械有条不紊地运转,办公区内流水潺潺、绿意满目。
金能科技是全省70多家焦化企业中唯一的上市企业。让张文勇更自豪的是另一个荣誉——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近几年,我们总计投资20多亿元建设了20多个环保项目。其中焦炉烟气提标改造工程,每年可实现减排颗粒物30吨、二氧化硫40吨、氮氧化物1000吨。”张文勇说。生态大改善,发展上台阶。去年,金能科技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
金能科技的转型升级,是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写照。山东着眼于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构建创新活力足、特色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生态保护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山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到实处,让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各方面,全面推动沿黄地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将按照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全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宋继宝说。
实施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力支撑。山东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加快成长,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滨州渤海科创城、菏泽现代医药港等一批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在黄河流域加速崛起。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近日,位于黄河岸边的京博控股集团传来喜讯——公司成为国内首个完成聚丁烯管材专用料定级试验认证的企业,打破了国外垄断。“我们历经5年时间,投入2000多万元,从基础理论、工程化、产品结构与性能等多维度协同研究,实现了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京博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马韵升说,企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在向新材料等产业加速延伸。
切实把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到实处,山东突出项目牵引,强化项目支撑,建立省级黄河战略重点项目库,细分生态保护修复、污染综合治理、防洪能力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产业高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6大类别,分年度谋划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全省集中实施350个项目,已完成投资2280亿元。上半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4.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3.4%。
河海相融,加压奋进。10月,烟台,自沿海到内陆,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蓬莱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和万华烟台工业园一起加快建设。这三个项目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建成后将构成万亿级黄渤海南岸高端低碳新材料产业基地。今年,烟台市谋划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600多个,总投资近2万亿元。万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增太感叹:“推进大项目建设,过去以月来计算进度,现在是用天来计算,工作节奏之快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龙头正发力 沿黄携手行
加强沿黄九省区交流合作
“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山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科学谋划、系统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不断优化完善“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布局,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与黄河流域省区交流合作,奏响了气势恢宏的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金秋时节,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片区的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作为起步区截至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示范引领最强的引爆型重大产业项目,比亚迪汽车工业园达产后将具备30万辆整车产能。“我们正全力靠上服务,为实现11月30日首辆新能源整车下线提供有力保障。”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委会副主任黄斌说。
做大做强城市群,首先要把中心城市发展起来。“我们持续提升济南、青岛两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支持济南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青岛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围绕两个中心城市,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规划建设济南、青岛都市圈。”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王海林说,济南、青岛2021年生产总值达到25568.7亿元,占全省30.8%,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9.5%,引领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2个特大城市、10个大城市、9个中等城市、73个小城市、1072个建制镇协调发展,户籍、常住人口“双过亿”,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万亿元……通过不断塑优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如今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实力不断壮大,龙头作用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黄河贯穿东西,养育沿黄九省区4亿多人口,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生态保护要合作,高质量发展也需携手行。苦练内功的同时,山东积极加强与沿黄省区的联动,推动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牵头成立黄河科创联盟、黄河流域产教联盟等。今年,又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了60项省际合作事项和44项重大活动,推动黄河流域省际交流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扫一扫瓶身上的二维码,通过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葡萄酒区块链溯源平台,一瓶葡萄酒的20多条追溯信息一目了然。基于该平台,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与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正携手构建葡萄酒溯源生态。合作的实现,得益于山东牵头成立的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这一联盟包括黄河流域12个自贸试验区片区和15个经济功能区,通过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除了制度标准的“软联通”,还有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山东加快建设济郑高铁山东段,开工建设京雄商、济滨高铁,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群,构建陆海联动内陆港体系。作为黄河流域的唯一沿海省份,山东加快打造沿黄达海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构筑东联日韩、西接亚欧的国际物流大通道,“齐鲁号”中欧班列已通达“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54个城市,一幅陆海统筹、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画卷正在铺展开来。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山东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沿黄省区首位,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将带动整个黄河流域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王金胜认为。
大河奔腾,不舍昼夜。实干筑梦,气象日新。新的征程已经开启,面向未来,山东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奋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记者 王兆锋 通讯员 王恩标 参与采访)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