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 | 包容四海、兼纳百川,这场欢迎仪式意蕴深长
5月18日晚,陕西西安,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在大唐芙蓉园举行欢迎仪式,盛情迎接参加中国—中亚峰会的中亚五国贵宾。
紫云楼前,这场以“大唐盛礼”为主题的迎宾仪式上,64名舞者以中国古代最高礼仪舞蹈八佾舞,向中亚宾朋致以深切敬意;100名表演者以飞旋舞动的芙蓉花,向远方宾客寄予深情祝福。
包容四海、兼纳百川,这一唐朝传统迎宾仪式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
西安,这座穿越岁月走来的历史古都,再一次奏响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华彩乐章。
【坚定文化自信】
盛唐气象,大国风范。泱泱华夏,礼仪之邦。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见证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两千多年的深厚友谊。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天下为公、厚德载物、民胞物与、协和万邦……这些内化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习近平主席曾深刻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今年4月7日,广东省广州市松园,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两国元首共同观赏岭南园林的独特景致,临水而坐,观景品茗,纵论古今。
“了解今天的中国,要从了解中国的历史开始。”习主席说。
【坚持文明互鉴】
拉开时间的长镜头,更能廓清历史大势、理清文明脉络。
两千多年前,从长安出发,张骞凿空西域,踏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商贸大道与文化交流之路。
今天,古都西安,中国与中亚文化交融、文明互鉴焕发新的生机。
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习近平主席以宏阔的文明视野和宽广的世界眼光,鲜明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
今年3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此次中国—中亚峰会欢迎仪式后举行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导演组特意选择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人文风情、建设成就等具有代表性的画面,精心编辑成为舞台背景,充分展现双方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释放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共识和心声。
【坚守命运与共】
置身百年变局的历史关头,对话还是对抗,合作还是分裂,决定着人类的前途与命运。
十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十年来,从全球层面到特定区域、特定领域,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共同体”倡议,展现了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而努力的博大胸怀和责任担当。
今年2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和广度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深刻阐释。
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此次中国—中亚峰会文艺演出,在中国与中亚五国歌手《美美与共》的齐声放歌中落下帷幕,再一次宣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这是中国与中亚五国面向世界发出的共同宣示:唯有同舟共济方能共克时艰,唯有命运与共才能共创未来。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