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好的第一书记,俺们不让她走”——淄博市沂源县自然资源局张玲玲驻村扶贫记_书记风采_灯塔-淄博党建
仲夏时节,花红柳绿。位于大山脚下的沂源县南鲁山镇水么头河北村,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环境优美。说起村里的第一书记,村民们张口夸起了张玲玲,其实,夸赞张玲玲的岂止是水么头河北的村民,还有相距50里的东流水的村民,这是为啥呢?
不等闲的第一书记
2018年3月12日,张玲玲顺着弯弯绕绕的环山路来到沂源县南鲁山镇东流水村,这个500多口人的小山村是省内贫困村,从这一刻起,她成为该村的驻村工作队长。
任驻村工作队长后,怎样适应环境成为张玲玲面临的大问题。报到那天,首先拦在她面前的就是办公设施、生活用品缺失问题。元宵节刚过,春寒料峭,老村委办公室连个炉子也没有,这一天,张玲玲绕办公室转了一圈又一圈,透风撒气的老屋还真没外面暖和,她暗自下定决心:必须干出个样来!不脱贫,不走人!
熬过了第一天,张玲玲发现,吃饭、喝水又成了大问题,吃饭没地做饭,喝水要到几里外去挑……
吃饭、喝水有了着落,上厕所又成了麻烦事,简易的旱厕,污秽不堪,一到夏天蝇蛆到处爬……
就这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张玲玲克服办公、生活与交通方面的种种困难,开始想着怎样融入村民?
为此,她绞尽脑汁。
为掌握全村基本情况,她反复走访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和困难群众。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先后走访了不下7遍——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存在的困难、谁得什么病、谁吃什么药、谁家几个孩子、孩子家啥情况,她都一清二楚。她知道,底数清、情况明,才能心中有数,脱贫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在采访中,张玲玲会不自觉地说,俺村设立了桔梗加工小微扶贫站点。大部分劳动能力差的人,甚至七、八十的老年人,都能从事此项劳动,通过引导推广,全村从事桔梗刮皮、加工的人员达100余人,仅此一项每人至少收入2000元;俺村投资建设了光伏发电,将收益分配给贫困户及村集体,该项分红,除增加集体收入外,每名贫困人口年增收600余元,张玲玲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划为东流水村的一员。
于细微处见真情。张玲玲走访时口袋里总是装着一包糖果,遇到哄孩子的大娘、大婶,她就掏出来,逗逗孩子,跟村民聊聊家常,聊着聊着距离就近了,距离近了心也就近了。
村里一位80多岁的贫困户董大爷,一个儿子去世,另一个儿子五十多了还是单身,常年在外打工,已经四、五年没有音讯。危房改造时老人不愿改造,2018年夏天那场最大的雨,老人的房屋坍塌,生活用品都压在废墟之下。第二天,张玲玲便从自己家中拿了一些锅碗瓢盆、购买了一些食品等生活用品给他送去,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帮他清理废墟,帮他搬到儿子家居住,并给他申请了9000余元民政救助和保险理赔。老人渡过了难关,对张玲玲千恩万谢。
对此,张玲玲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扶贫干部,直面贫困群众,做不出啥轰轰烈烈的大事,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保持好党的形象,竭尽所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党的温暖。”
张玲玲拿村民当亲人,村民也把她当亲人,包了水饺、煎了茄合、煮了花生、地瓜经常给她送到村办公室。而她觉得,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马不停蹄的第一书记
东流水村进村主路全长600米,是进出村子唯一的公路,由于建设年限长,路面破损严重,多处裂缝,坑洼不平,路况很差,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也给村民出行造成安全隐患,重修这条路是村民近几年来的迫切愿望。张玲玲多次找领导协调、到有关部门争取立项。经多方努力,最终筹集到工程建设款30多万元。在不增加村集体负担的情况下,完成了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村里的路通了,张玲玲到东流水的路却走不通了。三九路自2018年6月份开始修路,通往东流水的公交车停运,张玲玲就坐公交车到璞邱村,再从璞邱村骑自行车到东流水村。无论多么艰难,日复一日坚持遵守驻村纪律,没请一天假,没旷一天工,天天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看到村里沿路没有照明设施,她在单位的支持下,安装太阳能路灯12盏,让山村的夜晚不再黑暗,并积极协调争取上级补助资金8.5万元,修建了新办公室,购置了空调、会议桌、办公桌、打印机等办公设施,改善了办公环境。
东流水村的井水水质不好,吃水难成了长期以来困扰村民的最大问题。为保证村民饮水安全,2018年,她经多方协调,争取到60万元资金,实施了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村民全部吃上了深160米大口井里的放心水。2019年,她又寻求“娘家”帮助,沂源县自然资源局投资3万余元,帮助村里修建净水站,村民全部吃上了优质水。通了路,有了水,亮了路灯,张玲玲又马不停蹄地忙开了,她争取樱花树100余株,对进村路进行了绿化。绿化完成她又忙活起了旱厕改造,东流水村环境质量和村民幸福指数一步一步得到提升。
不得了的第一书记
张玲玲知道,真正让群众得实惠,还要靠发展经济。为了让土地生金,她制定了缜密的帮扶计划,东流水村以推进特色产业为抓手,借着县自然资源局帮扶5万元的东风,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珍珠油杏,在原有300亩珍珠油杏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新发展珍珠油杏基地100亩,带动村民发展200亩,全村规模达到了600亩。栽了树,管理技术必须跟得上,张玲玲又在“娘家”单位的支持下,组织村民到新泰学习珍珠油杏先进管理经验及销售渠道。并创建了珍珠油杏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精心设计了“流水小杏”品牌及包装。
扶上马再送一程。为解决销售难题,张玲玲和沂源县自然资源局领导又多方联系超市为其寻找销路,同时,又利用新媒体和网络电商平台,积极帮助村民联系买家,拓宽了销售渠道。“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干部腰杆也硬了,村里的工作越来越顺妥,俺们的干劲也越来越足了。”看到村里的变化,东流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宗武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年过去了,东流水村“五通十有”全部达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3400元,超额完成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的任务,贫困户59户92人全部脱贫,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张玲玲也将要离开了。
不能走的第一书记
2019年6月底,就在张玲玲和村支部书记带领村里全体党员到外学习乡村振兴时,张玲玲接到了组织上的调任令,她被调往另一个村任第一书记。“不能走!这么好的第一书记,俺们不让她走!”人群里有人喊了一声,“对!张书记可不能走!脱贫了也得把张书记留下!”有人跟着附和,一声又一声。但是请求归请求,张玲玲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到南鲁山镇水么头河北村报到担任第一书记。
2019年8月的一天,苏宗武与部分村民代表来到沂源县自然资源局,将一面锦旗交给张玲玲,上书“扶贫济困送温暖,真情帮扶暖人心。”看着乡亲们质朴的话语,张玲玲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贫困户的肯定是扶贫工作最大的成就和动力。”
如今,张玲玲又带着这样的动力一头扎进了水么头河北村。她对水么头河北村75户已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先后走访了4、5遍,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措施。
她逐步完善党建工作,积极抓好党员发展及村后备干部培养,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吸收预备党员1名,培养对后备干部3名。村内事务严格按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进行,做到从村两委会、党员会到村民代表大会层层表决,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做到阳光、透明、公开、公正。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村两委在村民心中的公信力。
她积极抓好城乡环境大整治,开展家庭环境整治活动,通过评比打分,评选出30户家庭环境优良户,并给予物质奖励,大大提高了村民家庭环境整理的意识。对村内环境和家庭环境划片,实行网格化管理,现整村城乡环境通过验收销号。
她积极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发展有关项目,向有关部门争取一公里的道路硬化工程,项目已经聘请专家进行了现场勘察和工程设计;积极向有关部门对接土地使用性质变更、自来水净化直饮项目、水上漂流旅游项目有关事宜……
在张玲玲的带领下,水么头河北村的父老乡亲们斗志昂扬地奔赴在脱贫攻坚大道上。相信不久的将来,张玲玲离开时,村民们也会喊出那句:“这么好的第一书记,俺们不让她走!”(中共沂源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