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新”更走“心”!
今年以来,博山区整合各类资源,立足实际谋划设计,突出实效,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真正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强化思想政治的坚强阵地、育新人扬新风的精神家园和开展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整合阵地资源 拓展文明实践覆盖面
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高标准打造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博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区文化馆、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打造集文化活动、休闲、娱乐、文艺演出等多功能使用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中心,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有效整合理论宣讲阵地。围绕“学习陪伴”重点活动清单,开展“文明实践站讲党史”活动。依托“裕禄讲堂”,由186人组成的基层理论宣讲队伍走进田间地头、企业、文化广场等,开展线下“小微”宣讲活动400余场,覆盖受众3万余人。依托“五老讲党史”志愿服务队,走进全区中小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巡回宣讲活动,累计作报告17场,线上线下受众人数达9.6万人。有效拓展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整合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等现有资源,将散落于全区各处的宣讲、文化、科普、教育等公共服务阵地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逐步实现“资源共享、阵地共建、设施共管、活动共办”,构筑起“遍布城乡、点线结合、群众便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
做实志愿服务 推动文明实践落地见效
坚持示范带动,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下发《全区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依托各级党组织建立各类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建立服务菜单制度,探索实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全区共有5368名区直机关党员在289个村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强化“两个中心”融合,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在区融媒体中心“博山好”APP中增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专栏,将涉及志愿者注册、招募以及实践活动发布、点单、派单、接单等功能“一网打尽”,方便群众在指尖上随时随地参与实践活动,逐步实现文明实践网上网下同步、线上线下互动,推进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化。建立“红叶柿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结合群众需求,策划推出了“健康来敲门”“微心愿”“便民服务零距离”“五老讲党史”等深受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今年以来,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文化惠民、爱心义诊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0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1.2万余人次,受益群众超过14万人次。
加强考核调度 确保文明实践常态长效
明确考核标准。把文明实践与文明村镇创建一体化推进,着力构建博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考核体系,重点考核理论宣讲、“5个祝福礼、10项节庆礼”、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内容,并将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指标,列入全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会议推动。定期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联席会议和现场推进会,督导各镇街文明实践工作落实情况。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培训,组织镇街宣传委员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负责人进行观摩,形成文明实践比着干的浓厚氛围。定期调度。实行文明实践活动“月调度”制度,通过区内主流媒体统筹发布各单位文明实践活动计划,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同时,全面汇总各单位每月的文明实践活动风采,同步进行宣传展示,不断扩大文明实践活动影响力,形成常态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