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政情|五获殊荣,淄博这个区如何做到全国屡屡“出圈”
齐点淄博 2022-07-17 21:08:53 阅读量: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联合发文,公布2021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结果,淄博市淄川区获评优秀等次,在全国67个资源枯竭城市中排名第4位,列区(县)级第2位。
这是淄川区第5次获此殊荣。
煤炭开采收入一度占到财政收入近三成的淄川,究竟靠什么摆脱资源依赖、激发转型升级内生动力,并在全国屡屡“出圈”?
作风转变注入“新力量”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是个世界性难题。
“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是个艰难漫长的过程,但资源枯竭不是城市转型升级的包袱,而是跨越发展的动力,这就需要我们摆脱资源枯竭的思想束缚,激发全体党员干部矢志转型的内生动力,坚持‘产业强区、生态兴区、作风立区’的发展战略,立足本地产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全方位融合,努力实现存量‘焕新’和增量‘换乘’。”淄博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淄川区委书记田兵兵说。
为了推动党员干部作风持续转变,激活党员干部这个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关键变量”,淄川区开展一线党委、一线支部创新实践,成立一线党委9个、一线支部146个,带动党员干部在一线当先锋、作表率,有力有效服务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落实,持续擦亮“我在一线、实干淄川”作风品牌;深入实施作风建设提升三年行动,开展“服务提升突破”试点,组织干部赴浙江桐乡体悟实训,落实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各级干部以崭新精神面貌投入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窗受理”“一链办理”改革,推行企业开办“一站式”办理,200项主题事项实现“一链办理”,80个行业实现“一业一证”、准入即准营,实现“出生、就业、置业”等6个“一件事一次办”,创建“无证明城市”,1207项证明实现材料免提交,着力打造服务高地,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高效便捷舒适健康的一流环境。
一个又一个的党员干部,成为攻坚克难的尖兵。
VC小镇是淄川区松龄路街道服务的重点项目,按照计划,6月底前,街道需要完成65处厂房、民房的拆除,拆除面积21.7万多平方米。需要拆除的建筑中,有的存在近20年的院落产权纠纷,有的历经多轮拆迁都纹丝没动,此外还要迁移坟墓270余座……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繁重的拆迁任务,松龄路街道以“我在一线、实干松龄”的工作理念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以“啃硬骨头”的拼劲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下岗职工没钱无力搬迁,社区书记就千方百计帮忙寻找合适的住处;店铺因历史遗留问题成因错综复杂,工作人员就耐心细致调查,帮店主弄清地籍状况……历时4轮41天的努力,松龄路街道完成项目涉及的用地征收、院落拆迁签约工作,提前26天完成征拆任务。
“这里将建设6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和10万吨/年聚乳酸两个项目,项目全部完成后,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VC生产基地,有力促进淄川区工业转型升级。此外还要配套建设生态文旅项目和生态水系。”松龄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沈圣慧说。
产业转型有了“新引擎“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淄川累计关停各类企业近3000家,建陶、耐火产能分别压减80%、62%,连续实施两轮“五年300亿”技改计划,建陶、耐火、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一方面优存量,一方面扩增量。
“我们这条生产线,是国内首条、也是唯一一条高比能量锂氟化碳电池规模化生产线,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山东重山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总监方治文的话语里充满了自豪。
2008年开始,淄川区按照“政府搭台、引才聚智、科技唱戏、推动发展”的总体思路,举办每年一届的“百名专家淄川行暨科技成果引进洽谈会”,并从2012年和2016年开始,分别增加了“百家企业院校行”和“百名博士企业行”活动。
15年来,超过1100家(次)高校院所、130余人(次)“两院”院士、4200多人(次)国内外专家到淄川开展技术指导和项目合作,21位院士在淄川设立工作站。淄川建成启用170多家研发平台,累计推动1500多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2008年的31.29%增长至如今的47.1%。
作为氟碳材料专家,方治文原是天津大学教授,通过“百名专家淄川行暨科技成果引进洽谈会”与淄川结缘,让以水泥、氧化铝生产为主的重山集团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的梦想。
加快新装备、新医药、新材料、新基建“四新产业”倍增;抓好建材建陶建筑、商贸物流电商、纺织服装高端化“三大优势产业”转型提升,把突破物流产业作为推动老工业区转型跨越的新赛道、新动能;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全力打造山能淄矿集团新材料、吉利江北基地及配套产业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持鲁泰、金城、新星、鲁维、凯盛、重山、方大等骨干企业建设百亿级企业集团;新增市级以上瞪羚类企业26家、智能车间53个,省级以上绿色工厂、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18家……淄川正由一个以建材、纺织、机械、化工等为主体的老工业基地,逐步迈向以新材料、新医药、新装备、新基建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淄川经济开发区获评首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列入国家级开发区培育名单;深化“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支持建设汽车产业、生物制药、激光产业等15个专业产业园区,成功引进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吸引省外到位资金177亿元;创新发行境外美元债,筹集资金近1亿美元;密切政银企合作,过去五年新增挂牌上市企业35家,基金规模突破100亿元……淄川不断推动区域发展由资源依赖向平台赋能、金融赋能转变,为城市转型升级打造新引擎。
废弃矿山焕发“绿色力量”
作为一个拥有百年资源开采史的老工矿区,粗放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带来的遗留问题,是淄川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如何将劣势变为优势,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也关系着城市的未来。
眼下,由省地矿局八〇一队与中国华电集团山东公司、省科学院合作开展的利用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发电多能互补能源综合体项目,正在淄川区昆仑镇建设。
这是国内利用废弃矿区矿坑水开展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的首次尝试,项目计划总投资33亿元,首期投资5亿元,利用废弃矿区矿坑建设30万千瓦农光互补电站及22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配套建设水源热泵供暖系统及智慧农业综合体,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打造“光伏电站—生态农业—抽水蓄能—水源热泵”一体化能源综合利用新模式,为全国废弃矿区高效综合利用提供淄川样板。
而在几十外的罗村镇黛青山,软籽石榴大棚里已经挂满了果实。占地上千亩的黛青山,原本是座布满矿坑的荒山,如今,经过多年的修复,已经绿树如黛、花果满山。
面对历史欠账多、治理资金缺口大等难题,淄川区认真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优先、转型发展”主题,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化产业结构转调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全域生态修复和土地整理新机制,对全区生态破坏区域进行系统化治理和一体化修复。
淄川区聚焦能源转型,把新基建作为加快倍增的“四新产业”之一,充分利用废弃煤井、矿坑,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加快打造新能源高地、智慧能源产业范式。淄川区与华电集团手牵手合作,成功签约投资150亿元的“光储氢热”一体化智慧能源基地项目;充分发挥齐鲁云商、功力机器等的技术优势、模式优势,落地开工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建设国家乃至世界先进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形成“一网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的能源管理体系,智慧能源智能化管理和结构优化升级迈出关键步伐;规划引进华电储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积极帮助鲁泰、鲁维、凯盛、鲁中水泥等区内骨干企业建设近零碳产业园,加快推动主导产业绿色变革,着力重塑淄川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通过多元化推进全域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整理,淄川有效解决了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探索出一个变废弃矿山资源为发展资本,土地高效集约开发利用,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淄川区相关经验做法在2019年全国信息化推进制度创新暨“淄博实践”现场会上被推广推介,“山东省地质环境修复工作现场会”“全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现场会”先后在淄川召开,相关经验推荐上报中央改革办。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