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手造丨汉纺绣:传承岁月匠心 一针一线锦上绣美

齐点淄博 2022-07-18 13:00:27 阅读量:

2022-07-18 13:00:27

 工作台前,“汉纺绣”梁山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海枫正娴熟地穿针引线,银针起落,彩线穿梭,一朵牡丹在绣布上缓缓生成。

  绘稿、配色线、绣制……复杂的工艺程序造就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品——鲁锦·汉纺绣。鲁绣作为历史上记载最早的绣种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水泊鲁锦“汉纺绣”手绣正是鲁绣中的细小分支。

  绵延时代的薪火

  “水泊鲁锦‘汉纺绣’手绣始于明永乐年,张氏祖张振西开设的‘福兴源’锦绣庄染布坊享誉四方。”张海枫作为“汉纺绣”第六代传承人,一直在优秀技艺之上精益求精,在严格有序的制作方法之上穿插传统文化和现代实用技能,传承发扬着这弥足珍贵的手绣技艺。

  据了解,2003年,张海枫继承祖先优秀传承技艺,于2005年成立梁山鲁锦专业手工织绣有限公司,将祖先遗留传承的民间技艺注册商标为“水泊鲁锦”和带银针金线的“汉纺绣”。2008年,水泊鲁锦汉纺绣织造技艺入选梁山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水泊鲁锦汉纺绣织造技艺被山东省商务厅评为“山东老字号”。

  “汉纺绣”经过2000年不断地传承、优化,逐步形成适合现代使用喜爱的手绣用品,衍生出了不少品类。“目前公司产品主要以日用纺织物为主,手工刺绣鲁锦床品、服饰刺绣、窗帘、披肩毯等居家用品近百个品类。”张海枫介绍,不仅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

  温暖岁月的匠心

  在张海枫看来,绣制是个手艺活,而想要完美呈现出一幅作品,更多的精力在于构思。“当设计一件作品时,首先要把织造好的布料加以思考元素,根据一块面料的风格,找出属性最适合设计什么作品,用在什么空间,用在什么地方……”对张海枫来说,刺绣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艺术,每一针都连着专注的眼神,每一根线都带着手指的温度。

  为了能够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张海枫在展现内容与方式上拓展思路,以传统针法为基础,不断创新针法,将绣制的图案简练化,提升整体的设计感。张海枫介绍,水泊鲁锦“汉纺绣”手绣形成针法的灵活多样性,针法压针、扭针、盘针、平针等十几种针法,针功细腻,花型简洁大方、颜色搭配和谐,有较强的装饰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这是一款披肩毯,上面绣制了垂丝海棠,象征着文雅高洁。”张海枫介绍,绣品以牡丹、海棠、荷花、梅花、兰花等中国吉祥花卉为元素,结合山东鲁锦纯棉布料进行手工刺绣,开发了系列产品。

  传承往昔的复兴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刺绣,了解刺绣,让更多的人能进入到这个行业,使这门技艺得以传承,也通过一件件刺绣作品和我们的努力,让鲁绣技艺在历史的舞台上越走越远。”张海枫说,“汉纺绣”的创作是传承,是创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传播。

  为推广“汉纺绣”,这两年张海枫与梁山县多个镇街联合开设培训班,免费组织手工刺绣技能培训,闯出“技能培训+订单加工+产品回收”的居家就业创业模式,帮助当地家庭妇女居家就业。培训工程自实施至今,已培训数1500余名学员,为“汉纺绣”日后的普及与繁荣积累了大量的后备人才。

  在梁山县大路口乡清堂李村便是“汉纺绣”的加工基地之一,六七位村民正围坐在桌前,轻捻银针彩线,按照设计好的花样,在绣布上刺出精美的图案,借着亮丽多彩的丝线也勾勒出幸福而满足的生活景象。“让村民从不了解汉纺绣,到了解汉纺绣,再到喜爱汉纺绣,把汉纺绣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且可以实现一些经济效益。”张海枫说。

  在针与线间交织起舞,在指与布间相互缠绵,汉纺绣的前世今生就藏在匠人们的工序之间。几千年来,手艺者传承不息,已将水泊文化血脉融入汉绣,以工艺之美展现出独有的文化特色。


来源:海报新闻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