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潮、有“根”、有实力 “圈粉”全国,济南乡村好品底气足

齐点淄博 2022-08-20 10:04:44 阅读量:

2022-08-20 10:04:44

一穗谷子,可追溯8500年历史;一口铁锅,能赢得全国人民青睐;一朵鲜花,带活“县域经济”。近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振工程,通过技术创新强品质、文化创新提“气质”,为“土特产”“老字号”聚人气、增“潮”气,变单一的产品输出为技术输出、标准输出、文化输出,让更多“济南好品”从“网红”变“长红”,为乡村产业振兴带来持久动力。

“看颜值”到“看内涵”,技术支撑商河花卉高品质

近年来花卉消费市场逐渐火爆,养花种草不再是老年人生活的标志,年轻人成了消费主力。在家种植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除了经典品种外,每季都有“新面孔”,年年都有“新花样”。

天桥区的钱晨是一名“90后”,在家中养花已经近8年,先后种植100多个品种的花卉,她的花友刘正同样从小就喜欢花草。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们在商河花卉展上相遇,俩人很快成了好闺蜜,在微信群里每日分享自己的养花心得。

“原先只是网上买花,后来买花就去商河,这里的鲜花不仅好看,还‘好种’,我们也能顺便逛一逛。”钱晨说。

据悉,商河花卉是济南市乡村振兴十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今年,商河县持续抓好花卉产业,依托现有产业集群设施和科创优势,不断扩大花卉规模,提高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水平,拓展产业链,让“温泉花卉”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推动花卉产业实现提档升级。

在乡村绿洲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中心智能温室,一株株红掌颜色饱满,粉红搭配,工作人员正忙着打包订单。作为商河县温泉花卉龙头企业,他们立足地热资源优势,在不断拓展花卉产业链、丰富产品种类的同时,企业还扩大花卉消费群体覆盖面。虽然今年4月份受疫情影响,北京、上海订单减少,但受一季度销售旺季及5、6月市场回暖拉动,今年上半年,企业销售额已达5000万元,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花卉长势好不好,温室环控说了算。今年,该公司提升温室设施,以花卉生长环境最优为目标,在原有潮汐灌溉系统的基础上,加大物联网应用领域,实现花卉生长环境可记录、可追溯。

目前,商河县“花卉+”格局已形成,10多家花卉龙头企业争奇斗艳,实现错位发展。除了花卉企业规模化量质提升外,个体花农正快速成长。在商河县贾庄镇贾洼村花卉产业园,花农王吉美2020年承包了一座温室大棚,大棚以培育蝴蝶兰为主,12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一个人就可打理得井井有条。

如今,在商河县贾洼村花卉产业园内,跟王吉美一样从事花卉产业的个体户已不鲜见,良好的花卉销售前景与政策扶持,像王吉美一样的个体花农享受到了花卉产业“蝶变”所释放的红利。而发展初期,王吉美就与县内花卉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兜底,抱团发展,让王吉美从事花卉产业无后顾之忧。

今年,商河县以花卉产业集群与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在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等方面逐步突破,以高端设施花卉与草花、鲜切花协同发展为抓手,以研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探索“花卉+”为重点,确定了集聚区引领、产业带协同、多园区支持的产业发展格局。

“赶集”变“赶展”,“一块铁”也能“摘金”

“叮当叮当……”8月9日,走进章丘区相公庄街道何庄村,远远听到胡同里传来阵阵打铁声。

推门而入,热浪扑面而来,眼前火星四溅,一口铁锅烧得通红,一人用铁锤锤打,一人用铁夹固定,约半分钟,烧红的铁锅渐渐暗淡,随后被放入土炉中再次锻造。

“打一口好锅,需要反复锻造十多次,可不止三万六千锤。”章丘铁锅非遗传承人牛大伟说。

今年45岁的牛大伟,祖祖辈辈从事铁匠行业。抗日战争时期,祖父为胶东八路军打造七九式步枪,缓解了八路军军械奇缺的境况,为抗击日寇作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他从小立志将章丘铁匠的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自1994年起,年仅16岁的牛大伟,跟随父亲牛祺圣从事传统铁匠行业,最初是打造传统铁锨、铁锅等。

“那时跟着俺爹,到章丘明水、枣园去赶集。”牛大伟说着,从倚在墙根的锄头上取下铁板,用铁棍轻轻敲打,铛铛声响彻耳旁。

“卖豆腐敲梆子,卖铁器敲 头,听到这声,大伙就知道集上来了铁匠。”

改变从2011年开始。当年,通过章丘市委市政府的牵线搭桥,清华大学金属艺术系张光灿老师带领四名学生上门指导。有了专家点拨,牛大伟打造了一系列铁艺展品,进而逐步转型向金属艺术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他一方面不断磨练自己的锻造技术;另一方面,继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在今年第十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栩栩如生的“铁牡丹”引来评委和游客纷纷点赞,最终该作品成功摘得大会“金奖”。

不仅如此,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牛大伟已完成铁牡丹、荷花、椎成剑、辘轳、茶壶、铁质石磨、“中国梦”系列葫芦、章丘大葱、壁虎、花瓶等多种类型艺术作品,并长期展览于章丘区文博中心展馆内。目前章丘铁锅在深圳文博会、山东文博会、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上多次亮相,备受全国人民瞩目。

如今,牛大伟在家开设了铁匠铺,还收了四位村民当“学徒”,每天微信接单,全国发货,根本闲不下来。

“这不,我们刚接到通知,邀请参加第八届济南电子商务产业博览会,要抓紧打几口质量上乘的好锅。”牛大伟笑着对记者说。

“一粟”变“沧海”把“龙山芯”播种到全国

7月15日一早,章丘区龙山街道贡米基地的谷子种植大户们,欣喜地迎来了翘首以盼的贵宾,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博士。

刁现民走进田间地头,查看谷子长势,时而捧起沉甸甸的谷穗端详,时而环顾绿色的谷田,对种植户提出的除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

“小米从来不是‘一粟’,而是‘沧海’。”刁现民说,“经过近年来研究合作,龙山小米品质逐级上升,我们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将继续在龙山小米产业化开发中予以支持并积极开展全方位合作,把龙山小米做成一个标准,打造可复制的农业现代化典型,向全国推广,让龙山小米发出影响世界的声音。”刁现民说。

据了解,龙山小米种植历史悠久,早在8500年前的西河文化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种植。龙山小米原产地以平陵城为中心,方圆5公里,尤以东平陵城区域最为闻名。龙山小米色泽金黄、性黏味香、营养丰富,2007年“平陵城”牌龙山小米被评为“山东省首届名牌农产品”,2010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0年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夺得金奖。

近年来,龙山街道扛起龙山文化与产业复兴融合发展的大旗,围绕龙山小米产业发展,紧抓种子这一产业“芯片”,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合作,成立龙山小米研究院,设立院士工作站,建立龙山小米种子基因库,有力推动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同时,通过科技赋能,将5G导航、精播覆膜一体化等新技术融入到龙山小米播种、覆膜、除草、旋耕、收获等各环节,有力提升了小米种植全程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

(济南日报 记者:时晔然 钱堃)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