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文化名人故事 | 战国时期,他是稷下学宫最有名的“校长”

齐点淄博 2020-07-17 08:24:20 阅读量: 来源:淄博市文化中心公众号

2020-07-17 08:24:20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齐国就创办了世界第一所官办学府

——稷下学宫,

而荀子三次出任“祭酒”,

可谓是稷下学宫最有名的“校长”了。


齐风泱泱,百家争鸣,

中国文化由此达到鼎盛。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本是赵国人,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山东度过的。据《风俗通义》记载,公元前314年,荀子“年十五始来游学”,直到七十岁左右才彻底离开齐国,其间虽然先后到过楚国、秦国、赵国,但都没有停留多少时日。

吸引荀子到来,并让他长留齐国的,正是“稷下学宫”。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为聚集人才,在都城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将学者封为“大夫”。“稷”是齐都临淄一处城门名,“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学宫因处稷下而称“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位于齐国都城临淄,被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延续至末代齐王田建时期方才衰弱,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才消失。

贤士云集,光芒夺目。当时,荀子是稷下学宫最有名的学者之一,他在稷下学宫任职多年,在齐襄王时期曾三次为“祭酒”。当时稷下学士上千人,学者待遇极高,齐宣王曾赐76“上大夫”头衔,给他们修建高大的住所,而荀子作为祭酒,出门常是十几辆车跟着,随行学生上百人,十分风光。


很多思想在稷下学宫得到了自由成长和交汇碰撞,稷下学宫的成员社会地位也很高,即可以充当政府的智囊团,又著书立说进行学术研究,由于广收门徒,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可以说是一所非常成功的大学。战国时期,文化潮流几乎始终由齐国引导,而中国自秦以后的各种文化思潮,差不多都能从稷下找到源头。如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学,基本上是孟、荀两派理论的交替使用;再如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一直在中国盛行。

在稷下学宫,各个流派的学术精英往来穿梭,许多流传后世的著作在这里写成,这座存在时间长达百年的学宫,在中国古代学术争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甚至成为了“百家争鸣”的代名词,自由论辩的学术风气使其成为那个时代的学术圣地。

荀子的思想也是在此期间发展并成熟的,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有趣的是,荀子曾“三为祭酒”,这是因为荀子多次因谗言、排挤而离开了稷下学宫。年过七旬时,他投奔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两度担任兰陵令,并终老于兰陵,也就是今山东临沂兰陵县。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