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榜样|“山东好人之星”王晓静:桃花马上请长缨 禁毒沙场许芳华
王晓静,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滨城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自工作以来,她始终奋战在禁毒一线,恪尽职守、勇于担当、敢于亮剑,展现出当代缉毒女警的不平凡风采。因业务素质过硬、表现优异,作为专家能手受邀参加《毒品案件执法办案操作实务指南》的编制,先后获得“山东好人之星”、全国查缉先锋、全省禁毒人民战争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授予“滨州市第八届道德模范”称号。
不畏艰险,敢做逆行滇西的“闯关者”
2021年3月,王晓静临危受命,参加云南毒品查缉任务,面对疫情和边境缉毒的双重危险,她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安顿好年幼的孩子,毅然决然远赴云南边境执行任务。她说,云南是全国禁毒斗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作为禁毒人我为自己能够赴云南参与到这场对抗中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为此次行动中的易制毒化学品管控专家,她受命担任工作强度最大、任务最重的货车查缉组组长。无论是持续作战的凌晨,还是骄阳似火的中午,她似不知疲倦的陀螺,总是精力满满地冲锋在查缉一线。她禁毒专业知识扎实,无论哪个组查到不明物质,都会第一时间找到她进行权威鉴定。她胆大心细,对吸毒人员明察秋毫,果断分析研判出两名吸、贩毒人员,缴获海洛因一宗,查获贩毒人员2名。她勇于担当,面对困难从未有过丝毫退缩,无论是三米高的货车顶部,还是布满灰尘的车底,她主动请缨,冲锋在前。31吨大麻籽、2吨易制毒化学品、主战场唯一查获的海洛因,都在她和她的货车查缉组的见证下不断披荆斩棘,斩获佳绩。成绩的背后是她强忍胃痛坚守查缉一线、深夜不惧困乏梳理查缉要点、十六小时不间断执行任务的点点滴滴。四十多度的酷夏,她穿戴着十几斤的防弹衣,在几米高的货车中爬上爬下细心查缉,磕磕碰碰是常态,双手在汗水中泡得发白,但她从未有过一丝犹豫和退缩,没有一句怨言和牢骚。她说:“我是共产党员,有100个理由冲锋陷阵,没有1个理由后退。”2021年4月29日,王晓静同志凭借优异的表现被国家禁毒委表彰为全国“查缉先锋”先进个人。
刻苦钻研,争做禁毒专业领域的“领头羊”
禁毒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警务工作,毒品种类不断增加,制毒工艺变化多端,涉毒犯罪日益隐蔽,禁毒工作的压力日益剧增。王晓静说,干禁毒工作时间越长,越有一种本领的恐慌。她抓住每分每秒,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研究禁毒业务,学习法律知识,用最严要求、最高标准自我施压,迅速成长为全省为数不多的全能型禁毒人才。她说,一个人的专业不算真正的专业。她不断地扩展业务知识,学习经典案例,用最新资讯充实课件,把最好、最全、最有趣的禁毒资讯介绍给战友。无论是禁毒社工、警务助理,还是办案民警的业务培训都有她的身影。她制作的《铁证据拿下零口供》作为全省十大精品案例在17个地市巡讲;主创搭建分局第一个大数据模型“猎毒者”;制作《涉毒案件实务探讨》服务全局办案民警……
她说禁毒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不仅有冲锋抓捕的惊心动魄,也有三尺讲台上的循循善诱。下企业,走社区,进学校,她把毒品预防教育变成了她的主战场,累计开展禁毒知识讲座、校园巡展等480余次。在她的努力下,滨州市滨城区在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中获得全国并列第一名的好成绩。2020年12月,她走入高校巡讲,连续7天16场专题讲座,博得师生的满堂喝彩。精彩背后是失声、高烧的她在打点滴时依然在为第二天的巡讲紧张备课,在线为青少年朋友解答难题。
主动担当,勇做易制毒物品管控的“护航雁”
王晓静不畏艰难,勇挑重担,承担的是压力最大的易制毒化学品管控工作。作为文科生,她从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开始学习、请教、钻研、爬高架、钻车间、进厂区,把纸上的化学符号融入实地检查,硬是把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拿下。165家易制毒化学品企业、321家重点企业,她如数家珍;是否有隐患,她一清二楚;涉易制毒法律法规,她了如指掌;20141张易制毒化学品审批证件,零投诉、零出错。
她立足辖区实际,聚焦智慧警务,敢于为先,勇于创新,在全省率先探索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制和最终用户审批制,将管理和服务有机融合,变管控为服务,全心全意做好企业的“护航雁”,打造出易制毒化学品管控的滨城模式。她根据现有警力紧缺和企业现状,以等级为据,灵活管控,宽严结合,张弛有度,变被动监管为自我约束,建立企业行业自律管理模式。同时,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从经营企业入手,摸索探寻管控与服务相统一的最终用户审核模式,对每一笔审批做到可追踪可溯源,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经手的易制毒化学品绝不流入非法途径。
桃花马上请长缨,禁毒沙场许芳华。禁毒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公安工作中,以更扎实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