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创”新标杆|山东省济宁市:匠心质造不凡 讲好中国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孕育了无数人类文明瑰宝和精匠绝造,传承利用好这些有形的宝贵财富,是深入推进文化“两创”的重要举措、壮大文化实力的重要支点、扩大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也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齐鲁物语、时代新声
在传承发展中彰显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前,我们已经迈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应当以站位新时代的宏阔视野、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姿态,精心谋划推进文化“两创”工作,让山东手造契合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映照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当今社会,新事物、新业态、新思想不断涌现,“爆款”“霸屏”的舆论不断冲击着人民群众的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传承好发展好手造宝贵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重塑民族精神,昂扬中华民族自信、自立、自强的底气、骨气、志气。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生产生活,用最贴近群众的“出圈”手造来引导群众的核心价值理念,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手造不仅是手工艺品,也是文化商品;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创造物质文明的有力抓手。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山东启动手造推进工程,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依托非遗或传统工艺,通过创意新造,探索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打造“山东手造”传统手工艺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手造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更是借势发力、聚势成强。
作为文化大市,济宁发展手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立足文化资源,实施“山东手造·济宁好礼”推进工程,提出“一年起势、两年见势、三年成效”的目标,重点在挖掘保护、培育产业、宣传展示、提升价值上聚焦发力,通过创新载体培育和传播形式,让山东手造更加出彩,让中国形象更加生动、中国故事更加精彩、中国声音更加远播。
物由手造、以手传心
激活传统手艺绽放底蕴之美
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而“山东手造”在帮助人们触摸、回味和体悟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何让黯淡在时光里的手艺、湮没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兴起来、热起来,不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力量?这是时代之问,也是发展之问。
强化政策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的组织体系;着力保护传承,系统梳理非遗传承人、技艺大师、驰名商标、著名品牌,建立手造项目数据库;建强手造队伍,培养一批在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手造大师”;推动“山东手造”标准化建设,建立品牌评价机制,不断提升美誉度和竞争力,构建手造品牌体系······山东手造以其严密的体系建构和落地于实的具体举措,提供了一个近乎“蓝本式”的答案。
济宁自古以来能工巧匠辈出、匠心质造精良,涌现出被誉为中国科技发明之父的鲁班、写出《脉经》的中医学泰斗王叔和、主持建造大运河南旺水利枢纽工程的水利专家白英等典型代表。在实施手造推进工程上,济宁不但深深植根于文化沃土,更赋予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全力激活传统手艺的新风貌新价值。
突出用好国家级、省级、市级名录项目资源优势,围绕篆刻、木雕、织锦、柳编、孔府家酿、玉堂酱菜、兵器锻造、陶砚烧制等非遗和老字号手造,着力培育传统手工艺精品研发生产企业,做强手造产业集群,打造手造领军品牌。曲阜印章、楷木雕刻,嘉祥石雕、鲁锦织造,水泊鲁锦汉纺绣,泗水砭石、五色土陶······一件件手造精品,或素朴或鲜活,或稚拙或繁巧,虽然无言无声,却留存着匠心记忆、镌刻着时代变迁。
方寸技艺、大放异彩
打造“好品山东”新名片
打造“山东手造”品牌,绝不是简单地将非遗或传统工艺捡拾起来,而是找准艺术和实用的结合点,以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美好生活需要为突破口,使其更现代化、当代化、生活化,从而告别束之高阁的“收藏”属性,更好为现实社会服务。
所以,手造的时代价值绝不能仅仅定义于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还要放大其使用价值、经济价值,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培育壮大手造产业,促进人民增收、企业发展、经济繁荣,实现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多重丰收,方能历久弥新、行稳致远、健康发展。
要培育认定一批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手造产业集群和领军品牌。济宁锚定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奋斗目标,市财政列支1亿元规模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创意手造等10余项文化旅游产业业态。开展文化系统“助企攀登”活动,实施“强链” “补链” “延链”工程,评审认定县级非遗工坊82家、市级非遗工坊53家,建立手造资源主题数据库,登录企业106家、产品506种,推动手造产品提档升级,把小手艺做成大产业,打造了一批撬动产业、造福百姓、叫响品牌的“金名片”。
创意生活、创新语态
在开放中走向世界引领未来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时尚化、创意类、生活化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生活,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和消费选择。而“山东手造”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对创造之美、创新之美的再体悟。
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手造”蕴藏着中华传统文明的结晶,在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手造既要加强保护,又要力求创新。要主动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手造文创赛事,汇聚丰富的创意设计资源,促进手造技艺交流、创意智慧碰撞和传统工艺振兴。济宁立足工艺品类齐全、发展均衡、基础雄厚的优势,以“创意手造·精致生活”为主题,举办“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暨首届“孔子文旅杯”手造大赛,广泛征集代表精湛手工技艺的手造产品作品1400余件,评选出优秀作品50余件,全市14家企业荣登“山东手造 优选100”入选企业和提名企业榜单,入选数量居全省前列。
任何产业只有规模化、市场化,才能实现产品价值的流通变现和效益累加。要注重加强展示平台建设,建立展示展销中心,架设产销桥梁,让手造产品直通市场,打通产业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蓄积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济宁在尼山规划建设“山东手造·济宁好礼”展示中心,打造中国手造、山东手造、济宁手造品牌集中展示的样板和永不落幕的“山东手造”展示展销中心;在济宁孔子文旅集团文创商品展示馆建设展销中心;在邹城两孟景区启动手造产品展销中心建设,推动手造进景区。全市共建成市级展示展销中心2处、县级展示展销中心30余处,不但丰富了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生活,还拉动了市场消费。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244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98.8亿元,文化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
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与国际接轨,对接一批全国顶级文化类展会,全方位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认同感,推动手造走向国际市场。尼山论坛期间,我们创新举办“世界手造·中华手造·山东手造”精品展,征集了琳琅满目的中外手造精品,聚合了纷繁悦目的体验场景,众多民间工艺非遗传承人现场“秀”艺,让中外参会嘉宾在参观体验中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文化认知和审美愉悦,同时也培育了广阔的潜在的国际消费市场。
山东手造,卓尔不凡
济宁精品,韵味独具
守正与创新、沉稳与活力
“山东手造”不断更新着
人们对山东的形象认知
也见证着山东从文化大省
向文化强省的重塑与蝶变
让非遗在传承发展中“活”在当下
让文化在现代表达中成色十足
济宁,一直在努力
……
(作者系中共济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