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硒淄川 健康之源:“北方硒都”抓牢“金饭碗”

齐点淄博 2020-12-06 10:44:08 阅读量:

2020-12-06 10:44:08

  12月4日,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的山东欣泽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大棚内,四五米高的木瓜和香蕉长势旺盛,让这个北国的角落呈现出一派南国风光。

  “这是我们从南方引进的果树,除了木瓜和香蕉,还有沃柑,这些南方水果落户在这片富硒土地上,为淄川富硒农业增加了新的品种。”公司总经理王传义说。

  淄川区有18.6万亩富硒土地,这是上天赐予的一只“金饭碗”,如何让这只“金饭碗”发挥最大作用?笔者了解到,近年来,淄川区依托天然富硒土地,大力发展富硒特色农业,通过创建示范基地、休闲农场,打造农业品牌等举措,不断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多渠道持续增收。

“南果北种”让农业生辉

  偶然的发现,让淄川区天然富硒土壤造福子孙后代。经权威部门检测,全区共有18.6万亩的天然富硒土壤,为淄川区发展富硒产业有了科学依据。

  “我们富硒农产品的硒含量,每百克达到了20微克。”12月4日上午,在淄川区久润富硒生态园内,山东创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永超说。硒,被称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在淄川富硒地带寨里镇、洪山镇、龙泉镇、罗村镇的48个自然村中,百岁老人之多,远高于世界公认的每10万人中有7名百岁老人的“长寿之乡”标准。

  随后,笔者又来到山东欣泽顺富硒生态园的蔬菜大棚,果实累累的木瓜、诱人的香蕉、碧绿的黄瓜、鲜红的西红柿……长势喜人。

  “木瓜原来是这样长的!”山东欣泽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义介绍,每个来采摘木瓜的孩子都感到惊讶。

  除了木瓜,这里还有沃柑、香蕉等南方水果。这是山东欣泽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南果北种”技术,这让北方人大饱眼福的同时,也为富硒蔬菜采摘引来了更多客流量。

  淄川区委、区政府顺势而为,借力推动天然富硒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以建设“北方硒都 长寿淄川”为目标,聚力开发富硒产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培育新型区域生态经济增长点。

  从2014年开始,淄川区将富硒产业发展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区“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今年4月,区委、区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支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产业振兴的十条政策》,进一步推动富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淄川区财政部门加大对富硒农业产业的扶持,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等10个项目,总计投资1.5亿元,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黛青山上的石榴梦

  2018年8月,淄川区被授予“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区”荣誉称号。这是全国第二个、山东省首个获得该荣誉的区县。

  短短几年时间,淄川富硒产业吸引了山东创丰、淄博光大、淄博裕翔德、山东黛青山、山东欣泽顺等工商资本入驻,目前全区有3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和1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富硒产业,富硒农产品的价格是普通农产品价格的5-8倍,产品供不应求,今年富硒农业产值可达到10亿元。

  “现在整理的这20多亩地,打算种植我们自己研发的黛丹号系列5个软籽石榴树新品种。今年软籽石榴产量35万斤,整座山的绿化率达到90%以上。”山东黛青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汉修信心满满地说。

  靠煤炭生意致富的罗村镇河东村人张汉修一直想为自己的家乡做点贡献,2013年7月,他承包了荒废多年的黛青山,并成立了淄博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张汉修一干就是7年,期间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

  荒山植绿过程中,张汉修意外发现,黛青山的土壤中含有硒元素,可种植富硒农产品。他专门从山东农业大学请来专家,发现天然富硒的碱性土壤非常适合软籽石榴的生长。张汉修在跑遍国内外知名石榴产区后,最终选定了突尼斯软籽石榴,在新建的山东黛青山富硒生态园种植了富硒石榴1000亩。

  张汉修介绍,不仅软籽石榴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培育树苗10万余株,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小米硒片让蓼坞小米卖出高价

  “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瞄准富硒高端产品进行研发,如今,富硒营养米粉为我们带来了很高的利润。目前,我们又研发了小米硒片等高端产品。”淄博市北园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波说,小米硒片市场潜力巨大,估计上市之后,40克一瓶的小米硒片价格将达到230元。

  淄川寨里镇蓼坞及周边村素有种植谷子的传统,但限于传统推销,卖不上好价钱,村民收入不高。2017年底,孙波邀请山东农业大学专家教授采样分析获知,蓼坞小米中的硒含量是普通小米的3-5倍。

   “要想提升小米的价值,让社员和村民增收,首先要打响‘蓼坞富硒小米’的品牌。其次要扩大种植面积,在生态种植上下功夫。然后要拓宽销路,打破单一销售模式。”孙波和村民们有了“三步走”的共识。

  打好“品牌”战役,不仅要深入挖掘蓼坞小米的内涵,还要进行精品包装。合作社采用真空包装技术,把小米装进礼盒,10斤小米为一盒,一盒装5包,零售价160元。

  “我们和省内专做知名农副产品的网上商城合作销售,广泛发动自媒体推广宣传,通过朋友圈里口口相传。”孙波说。同时,合作社按照原有销售渠道开展直销并鼓励社员自主销售,通过线上线下共同推广,“蓼坞富硒小米”知名度大增。每逢佳节,小米作为原生态送礼佳品,受到不少顾客的青睐,销售势头节节攀升,产品价格也比原先传统售卖模式高出5倍以上。

  截至目前,淄川区共有31个农产品荣获省市级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黛青山富硒软籽石榴和蓼坞小米相继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荣誉称号。

  如今,淄川富硒农业已初步拥有蔬菜、小麦、紫薯、核桃、樱桃等40余种富硒农产品,注册地理标志3件,注册品牌15件,淄川区还制订了富硒农产品地方标准,注册了“淄川天然富硒”集体商标品牌。

淄川农业全力打造“北方硒都”

   “这里以前是一片闲置的土地,公司通过前期建设,打造优质葡萄品种示范种植园区,同时还间作了小米、玉米,以及草莓等作物,让这里变成了加工基地、生产示范农场。”山东创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军说。

  在山东创丰农业科技生态园内,近千亩葡萄种植产业园映入眼帘,用葡萄加工成的富硒葡萄果茶、富硒葡萄酒、富硒植物硒片等高端富硒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

  潘军一直在思索,如何把经营模式从单纯的农产品种植,过渡到更长的产业链条中,从而实现转型升级。2019年,久润富硒生态园从天然富硒农产品种植基地转型升级为国家级AA景区,通过旅游采摘、农业休闲与观光,拉动进园人数,当年接待游客超过8万人次。

     下一步,山东创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建设观光工厂,集深加工、观光、体验于一体,年加工富硒小麦面粉1.5万余吨,投产后,与1万亩富硒小麦项目基地和2万亩富硒小麦订单基地紧密融合,可直接吸纳贫困群众50余人,间接带动500余人就业。

     近年来,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淄川区实施“百企建百园”工程,涌现出久润富硒田园综合体、黛青山软籽石榴园、寨里欣泽顺富硒产业园等富硒农业园区20余家,有效推进了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重构,加快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步伐,园区引领、龙头带动、基地配套、物流畅通的淄川富硒农业发展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富硒农业是淄川的独特资源,也是我们农业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近年来,我们确立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富硒淄川 健康之源’的发展主题,围绕着特色种养、精深加工和三产融合来加快富硒产业发展。这几年,我们从农产品的结构到品牌营销,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富硒产业链条。”淄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利民介绍,下一步,将按照淄川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继续深化和推进富硒产业发展,加快富硒产品品牌提升,形成富硒产业的品牌价值,从而尽快形成“北方硒都”的优势,让淄川的富硒产品在省市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记者张铭 通讯员闫盛霆 李波 王守卿)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