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岁、40岁、20岁……猝死不断发生,不注意身体还能撑到退休吗?

齐点淄博 2020-12-24 13:40:31 阅读量:

2020-12-24 13:40:31

最近一连几则消息都很让人痛心:


图片

11月10日,台州一名54岁教师猝死,倒在了办公室!


据台州晚报报道,54岁的金老师11月10日像往常一样去学校备课。因为上午有四节数学课,他比平常都起的早一些。

 

本来是一个寻常的日子,但下午3点左右“砰”的一响,打破了一切。

 

下午3点左右,金龙敏从座位上溜到了地上,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办公室的老师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急救,但是最终人还是没救回来。

 

医生写下的死亡原因:猝死。

 

本来金老师再过几年就可以退休了,夫妻俩约定,现在好好教书育人,退休了好好玩。

图片


12月19日晚,微博热搜榜上一则消息让人痛心,上海互联网公司一名47岁员工意外猝死在公司健身房外。

 

而这可能只是他平常生活中普通的一天。也许他工作完了,想要去旁边健身房锻炼下身体,却没想到倒在了健身房南门外的沙发椅上。

 

虽然被人发现后,立刻安排了急救措施,但却没有挽救其生命。


图片


图片


12月4日,27岁男孩倒在了年会上,再也没有醒来。

 

据媒体报道,12月3日,他和同事们一起在温泉大酒店开年会,晚上10点回到房间,大概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但谁也没想到,凌晨却被送往医院抢救。

 

据家属说,孩子经常加班,双十一期间也没有休息,很累。


 

50岁、40岁、20岁……这都是我们身边平常人。

 

而太多的人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是为了退休后能乐享晚年。

 

但,如果不注意身体,还能撑到退休吗?

 

“假健康”的人,是猝死危险人群!

 

《中国急救医学》上刊登的一项“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的调查数据显示, 关于猝死,30岁~63岁的中年,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虽然本身具有“三高”、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人群,是猝死的高危人群,但因为知道自己有疾病,时刻关注,往往出现情况也会及时就医。

 

而在医生眼中,另外一部分“假健康”人群,才是他们格外担心的猝死的高危人群。

 

在多位医生参与的2020年世界心脏日主题直播中就谈到,“假健康”的人,他们看上去身体健康,但因长期饮酒、高热量饮食、久坐不运动,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慢慢侵袭,可能在管壁及血管外侧,已经有大量的脂质斑块沉积,如同在体内埋下了多个不定时“炸弹”。

 

正常的心电图与血管造影无法检测到,体检也没有明显的血管异常。

 

猝死仿佛离自己很远,自然也不会有预防猝死的弦绷在大脑中,对症状没有基本的认知,当在某一特定时间“炸弹”突然爆炸时,无法及时就医,导致猝死发生。

 

远离猝死,做好这3点!

 

1. 不要主动诱发

 

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基本的身体健康外,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主动去诱发猝死,比如:

 

不要情绪激动

不要让自己太劳累

不要酗酒

不要暴饮暴食

 

2020年中国急救医学刊发的一篇《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研究曾谈到,猝死的诱因为:

 

情绪激动(26%)

劳累(25%)

血容量改变(8.95%)

饮酒

过饱

轻微损伤等

 

绕开了它们,至少远离了猝死的“导火索”。

 

2. 不要忽略猝死的信号

 

绝大多数在猝死发生前几天,都有临床症状。比如说:

 

一过性的胸闷、胸痛、乏力、心慌,这种心慌是身子突然往下一沉,或者一忽悠的感觉,时间约为三、五分钟,很快就过去了,而且自然恢复了正常。

 

特别是不明原因的昏厥,如卧床或睡眠时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异常鼾声等。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