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聊斋俚曲 感知文化魅力
5月22日,由淄川中学学生聊斋俚曲社团排演的原创聊斋俚曲戏《背母求学》在该校首演。在聊斋俚曲传承人的指导下,在淄川区聊斋俚曲剧团的大力支持下,淄川中学成为第一个排演聊斋俚曲戏的学校,对聊斋俚曲传承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聊斋俚曲,是淄川区独有的音乐艺术形式,素有“明清俗曲的活化石”的美誉。聊斋俚曲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运用当时流行的俗曲小令,再加上淄川方言、土语,形成的一种新的“说唱文学”。2006年5月,聊斋俚曲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聊斋俚曲戏,是以聊斋俚曲曲牌音乐为基调,用淄川的方言土语来演唱,具有浓郁的聊斋文化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新生剧种。自2008年成立淄川区聊斋俚曲剧团排演的聊斋俚曲戏,先后获得中国滨州国际小戏艺术节最佳推荐剧目奖;第三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山东省地方戏新创作小戏奖;中国十艺节山东省“星光奖”金奖;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银奖等。
《背母求学》是根据山东省道德模范任纪兰的真实题材,辅以聊斋俚曲的曲牌音乐改编而成。2019年2月,沂源县任纪兰因带着患病母亲上学的事迹,入选“中国好人榜”。2020年4月,任纪兰被授予“山东青年五四奖章”。
淄川中学学生聊斋俚曲社团排演的《背母求学》,讲述了家境贫寒的女主人公杜希兰,在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下,考上了曲阜师范大学,她决定背着疯娘去上大学。县政府为她准备了欢送会,在娘俩去的路上“偶遇”了资助她上学的云爷爷。“背母求学”之路不易,娘的走失,让希兰感到天都要塌了。幸好有扶贫干部、云爷爷和同学们的帮忙,娘才完好返家。“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希兰大学毕业了,毅然决定回家乡帮助更多的像她一样的孩子。以此,来回报乡亲们,感恩政府!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聊斋俚曲市级传承人、年近九旬的陈倩老人,在谈到创作聊斋俚曲戏《背母求学》剧本初心时说到:希望能以聊斋俚曲戏为载体,在传承和发展聊斋俚曲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孝道的优秀传统美德,感谢党和政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赞美和传颂新时代新风尚。
(记者张铭 通讯员闫盛霆 吴琨)
编辑:张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