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农民“草叶生意”做到了国外
“家里这几天收地瓜,得嘱咐一下孩子们,刨地瓜时小心点,可别糟蹋了地瓜秧子,能卖钱呢。”10月22日,博山区池上镇吴家台村又迎来一个丰收季,当地种的地瓜成熟了,村民们家家户户都在地里忙活。今年,地瓜喜迎丰收能卖个好价钱,连往年无人问津,只能当废品扔掉的地瓜秧、地瓜叶都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香饽饽,供不应求。地瓜秧加工后的地瓜梗预制菜产品更是出口海外,赚起了外国人的钱。
池上桔梗协会会长、山东山珍园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军说,一些往年不太引人关注的“草叶”,现在加工成生态预制菜半成品后,销量成倍增长,有的远销海外。“最典型的就是南方到处都有的蕨菜和咱当地随处可见的地瓜秧。”他说,这些被产地农民弃如敝履的草叶瓜梗,前些年无人问津。“拿蕨菜来说,在云南四川等产地,老百姓一筐筐背到家里喂猪。我们试着用蕨菜开发新菜品,没想到味道不错,就开始全国各地收购,最初的时候,收购价一斤也就五毛钱。”
蕨菜研发出来的袋装预制菜,不仅国内有市场,出口到了韩国后更是供不应求,一袋能卖到10元左右。王建军算了一笔账,目前,干蕨菜收购价每吨4万元左右,1吨干蕨菜可产7至8吨预制菜产品,出口价每吨1300美元,他们公司的年出口在3000吨左右。在当地随处可见的鲜地瓜秧销量也不错,今年的收购价每吨在3000元左右,出口价则达到每吨1300美元。王建军说:“2022年,池上牌地瓜梗预制菜的出口量是300吨,在韩国供不应求。我们今年准备增加产量,这段时间正是地瓜收获的季节,我们正大规模收购,明天,第一批产品将开始规模化生产。”
作为我市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池上镇,短短几年时间,一连创出了包括桔梗、蕨菜、地瓜梗等为主原料的数种预制菜品,且能远销海外,还创建了声名远扬的池上品牌。池上镇的秘诀是什么?池上镇党委书记张浩说,上世纪90年代初,池上镇开始种植桔梗,2008年,博山桔梗协会建立,池上桔梗产业越做越大,成为出口韩国的畅销产品,多年来,池上桔梗在韩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
“知名度很高,市场认可度就是一张进门金名片。”张浩说,近几年,池上镇加大对桔梗产业的扶持力度,从政策、市场,到产品质量,再到产业工人技术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支持桔梗等预制菜原料生产。山东山珍园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当地规模较大的一家生产企业,近几年,更是与韩国客商往来密切,成为发展的龙头。
“在韩国进行市场调研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蕨菜也是韩国人喜爱的菜品,我们立刻抓住了这一商机,对韩国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王建军说,他们发现韩国市场的蕨菜需求量很大。蕨菜为野生植物,在韩国比较稀有,远远不能满足百姓的食用需求。经过市场调查,他发现,国内也有企业曾做过干蕨菜出口韩国的生意,但因口感、储存等原因,销售情况不太理想。
为拓宽国际市场,池上镇专门组织技术人员对蕨菜产品进行了研发,最终“池上水煮蕨菜”惊艳亮相。这种预制菜食用方便,口感好,原材料易于保存,更受韩国人喜爱。2016年,池上蕨菜开始大量出口韩国,很快就成了当地的畅销品。
这几天,池上镇镇长贾友斌在接待客人时,还专门让单位食堂上了一盘当地产蕨菜,为企业做起了推销员。“口感很好,客人都说好吃。”他说,蕨菜的产地集中在云南、四川、东北等地,当地群众采摘、水煮、晒干后,池上企业每年都会去收购,这些不值钱的野菜变成了“金疙瘩”,成了当地群众一条重要的增收渠道。贾友斌说,这一产业不仅让池上品牌扬名海外,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就业。
目前,池上镇最大的桔梗、蕨菜、地瓜梗预制菜材料生产企业——山东山珍园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员工160多人,其中80多名从事蕨菜加工,大部分为当地的中年女性,平均月收入达到4000余元,大大提高了家庭收入。2021年,山珍园的销售收入达到8000多万元,其中蕨菜销售3000万元。根据相关规定,出口蕨菜可享受13%的退税政策,企业收益增幅不小。
贾友斌说,作为一项有技术含量、附加值较高的富民产业,近几年,池上镇一直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企业也从未间断对新产品的研发,今年,当地企业还因地制宜,依托当地土特产地瓜研发了新产品——地瓜梗。“山珍园第一批地瓜梗产品,试着销往韩国后也深受当地人青睐。今年,产量也将全面提升。”贾友斌说,原来被农民弃在田间地头的地瓜秧,现在也变废为宝,当地农民种一季地瓜可有两季收入,收入十分可观。(陈颖 鹿传慧)
编辑:张铭
值班主任:李玮
校对:杨天宝
编审:王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