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警惕!高烧40℃!最近不少人中招……
虽然立秋已过,
但是最近的气温还是
热!热!热!
近日,
浙大一院良渚分院(余杭一院)
发热门诊的成人患者越来越多,
有时候患者的体温能高达40℃!
检查过后他们既不是感冒
也不是“阳了”,而是中暑了!
不断升高的体温,
都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发热了!
61岁大伯体温烧至38.4℃
大量出汗浑身无力……
“医生我的头有点晕,最高体温38.4℃,是不是发烧了?”
近日,61岁的王大伯(化名)赶到了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
经医生询问后得知王大伯在户外待了一个上午,之后便出现了乏力,大量出汗的情况,同时还感觉有头晕、头痛的症状,赶到医院前还发生了呕吐。
根据王大伯的描述,发热门诊的医生诊断王大伯并非是感冒发热,而是中暑引起的体温升高。随即医生对王大伯进行降温治疗,并予以大量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补液治疗
无独有偶,另一位沈大伯也因为“高烧”赶到了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
沈大伯说自己刚开始,伴有心悸、尿少的症状没当回事,而后感觉全身肌肉抽搐,立马赶来了医院。
根据沈大伯的症状,门诊医生考虑沈大伯是因为中暑而引起的热痉挛。
中暑的症状
中暑按照症状轻重程度
一般分为三类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其中,重症中暑
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三类不同程度的中暑
分别有什么表现?
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
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警惕↓↓
先兆中暑
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
轻症中暑
除先兆中暑症状外,还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体温多超过38℃。
重症中暑
大多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常见症状为意识障碍、肌肉抽搐、惊厥等,体温超过40℃。
如果中暑怎么办?
脱离环境:如果是在室外,尽快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或者进入温度适宜的室内。如果在室内,一定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保证空气对流。
补充电解质:在500毫升水中加入4.5克盐、25克葡萄糖,这样的“糖盐水”有助于为身体补充电解质及矿物质,可以缓解中暑症状。
体外降温:先将冰水、冰袋放在额头,然后放在颈部、腋窝、腹股沟这些大血管经过的地方,可以起到迅速降温的作用。
及时就医:如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李医生提醒,虽然立秋过后气温有所“收敛”,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温天气的结束,这几天最高气温仍在37℃上下,随后还要警惕“秋老虎”,防暑措施不能消减。
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户外工作者、户外运动者、慢性病患者等易中暑人群,在太阳直晒的室外或者闷热、通风差的室内、车内、人群拥挤场所。
内容来源:天天看余杭、钱江晚报、央视一套、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