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蚯蚓书记”刘昌法(二)一片真情托起乡村群众振兴梦
系列报道“蚯蚓书记”刘昌法今天播出第二集。刘昌法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让贫困群众彻底告别物质和精神双重贫困,活出精气神。2019年7月,57岁的刘昌法再次选择坚守脱贫攻坚一线,进驻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担任“第一书记”,再次啃起扶贫攻坚硬骨头。
阳春三月,漫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渐次盛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赏花时节,地处淄博东部的东东峪村吸引了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游客 苏海燕:听他们说叮咚小院这个环境比较不错,今天我们几个姐妹就一起到这边感受一下,来到以后真的这个环境确实不错,我们进去一看住宿都是标准间,很干净、很舒适的那种感觉,就有那种五星级的感觉。
叮咚小院是驻村第一书记刘昌法来到东东峪村后带领村民打造的精品民宿项目,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有百泉村之美誉,叮咚小院便得名于此。每当节假日,每晚一千多元的套房都得提前预定。然而,时间回溯到两年前,刘昌法刚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号召大家建民宿的时候,却遭到了村民的拒绝。
淄川区东东峪村村民 刘翠燕:你像我俺啥也不知道,你说一下搞这个(民宿),太累了,太操心了。
淄川区东东峪村村民 朱利永:你要想改造得(需要)人工,得花钱,有点难,反正有难度。
无论刘昌法怎么说,村民们依旧顾虑重重,对建民宿没有丝毫的兴趣。刘昌法的热情被村民泼了冷水。村民顾虑的除了民宿项目能不能赚钱,更多的还是对这个新来的第一书记不信任。
市扶贫办副主任 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第一书记 刘昌法:你就想如果一个第一书记,对农业、农村、农民没有感情,他就绝不可能主动自觉地去为老百姓去想,去给村里争取资金、项目,去求得新的发展。
刘昌法经常在村里一住就是四十多天,用半个月的时间,刘昌法就把全村300多户村民走访了一遍,把村情民意摸了个门清,和村“两委”班子具体研究确定了“双千万投入”工程,即民营资本投入旅游开发1000万元以上,争取政府财政项目投入1000万元以上,确保七项工作扎实推进。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他决定,先带大家到附近的民宿示范村看一看。第一站就选在了博山区上小峰村。上小峰村是他第一个帮扶村,希望上小峰的成功经验能给村民带来启发。
市扶贫办副主任 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第一书记 刘昌法:今天咱请大家来,进一步地讨论一下,我们民宿怎么办的问题。
考察回来之后,刘昌法再次召集大家坐到一块研究改造民宿方案,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刘昌法一边动员村民一边争取资金300多万元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并号召村里的党员带头做试点,村民们担心的问题,他也准备好了解决方案。
市扶贫办副主任 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第一书记 刘昌法:投资上来说,你这每个床位大床给你补贴7000(元),小床(补贴)4500(元),民宿的设计这一块都由村里找专业的设计公司来给设计。
这两年,刘书记还对村里的公益设施建设乐此不疲,先后建成了村民浴室、村级文化大院、两眼深水井等,明显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