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刘昌法:从“飞蝗书记”到“蚯蚓书记”

齐点淄博 2021-03-29 20:18:13 阅读量:

2021-03-29 20:18:13

刘昌法是市扶贫办副主任,同时也是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从2012年开始,他先后在博山、沂源、淄川三个区县的四个省级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坚守扶贫一线9个春秋,先后带领4个村、7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更与村里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被乡亲们亲切的称为“蚯蚓书记”,今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从今天起,《淄博新闻》推出系列报道:“蚯蚓书记”刘昌法,今天播出第一集:从“飞蝗书记”到“蚯蚓书记”。

2012年,刘昌法来到博山区池上镇上小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博山区池上镇上小峰村党支部书记牛占月:一看给派个精瘦瘦干巴老头,从心里就凉了。就你那身体来到农村,待不住啊。

人生地不熟,村干部又不信任,刚驻村的刘昌法到处吃闭门羹。同时,村里又来了一个“飞蝗”的闲话也越传越广,乡亲们都觉得市里来的干部,肯定在这儿呆不久,更别说会做什么实事了。

市扶贫办副主任 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第一书记 刘昌法他担心我们第一书记不但给村里带不来好处,带不来利益,办不了实事,还给村里、给老百姓找麻烦,增加负担。

如何打开工作突破口让老百姓认可自己,刘昌法一直在寻找机会,当时,村里正在修河坝,因为没有水泥被迫停工。

博山区池上镇上小峰村党支部书记 牛占月:没超过三天,(刘昌法)就跟你弄来35吨水泥,我对他的看法就有点改变了。

让乡亲们没想到的是,刘昌法在这儿一呆就是三年多。刘昌法通过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与村民推心置腹地谈心交心,详细了解了村情民意,逐渐明晰了帮扶思路。上小峰村虽穷,生态却特别好,刘昌法通过派出单位的全力支持,盘活当地绿水青山生态资源,驻上小峰村3年,建设了一处山泉水加工厂,兴办起了50多家“农家乐”,接待能力达200多人,为实现农民增收、村庄富裕拓宽了路子。同时,帮助村里成立了山东上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将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到每户贫困户名下,作为股金全部投入公司,使贫困户通过分红有了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开创了“以股份制嫁接改造乡村旅游产业,让贫困农民当股东”的“绿色”扶贫模式。如今,上小峰村由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万元的全省生态文明村、省级旅游特色村,成为全国扶贫改革试点的典型。在上小峰村党支部书记牛占月眼中,此时的刘昌法,像农家一宝‘蚯蚓’一样,把这穷乡僻壤变成了一方沃土,从最初的"飞蝗书记"成了名副其实的“蚯蚓书记”。2015年6月份,根据组织安排,刘昌法坦然卸任,给村民留下了一个发展思路清晰、富有干劲的村“两委”班子,一个“带不走的工作队”。怀着对农村这片土地的深深热爱,刘昌法主动请缨继续坚守扶贫一线。在圆满完成上小峰村扶贫任务一个月后,他又被派驻博山区石马镇西沙井村,继续开展扶贫工作。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