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深1度|山东两会观察之民生改善篇:从3个数字看山东筑起民生工作“制高点”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5日讯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2021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山东要聚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求突破见实效。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切实办好。
从不同层次群体的实际需求出发,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细”处发力,两会上的这些数字彰显了山东的民生“温度”,更丰盈了人们对山东发展的信心与期待。
图/2月2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山东会堂开幕
民生支出占比80%!
在山东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滨州市沾化区委书记袁志勇接受闪电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沾化今年计划民生支出28亿,占财政总支出80%以上。
民生支出占到政府财政支出的80%以上,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根据袁志勇介绍,这笔民生支出主要用于建设新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老旧小区改造等,还将新增4000人就业,并提高困难救助群体标准。袁志勇说:“就是要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如果说这个“80%”是即将开启的数字,令人期盼;那么另一个80%早已掷地有声,体现出山东各级政府的为民情怀。
记者注意到,2020年山东民生支出占比也是一个十分接近80%的数字。根据公开数据,2020年山东把20项民生实事摆在财政保障的优先位置,全省一般公共预算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8914亿元,占比79.4%。
把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放在首位,山东交出的2020民生答卷令人难忘:2020年山东全面放宽和取消城市落户限制,推动常住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基本公共服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42元,惠及1500多万人;九类困难群体的救助保障水平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全省(不含青岛)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632个,惠及居民47.5万户;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等等。
这份成绩来自政府对民生工作的统筹布局,更与庞大的财政支出密不可分。其背后是以人民为出发的执政理念:给老百姓的事儿就要办实办好。
图/日照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教育支出突破1万亿元!
说到教育,这绝对是今年山东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过去5年,山东教育上的巨大进步令人惊喜:教育支出突破1万亿元,完成2121所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任务,9700余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普通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实现动态清零。
人们享受到了教育改善带来的福利,也期待更深层次更为广泛的教育改革。
在日照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全体会议上,省人大代表、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执行校长杜琳提出“对民办高校实施分类管理,争取非盈利性民办高校在税费上与公办高校一视同仁”,引发了现场代表们的热议。
而这只是一个缩影。两会期间,关于学校如何更好开展课后延时教育、怎样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艺术教育课程、中小学午餐配送工作还有哪些改进之处、社区食堂能不能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的就餐问题等等更为深入的话题每每提出,都能引发一番热烈讨论。
可以说,在面向未来的发展中,代表们早已形成一种共识: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必须举全省之力徐徐图之。
3万个防走失定位手环!
提到山东发展,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热点。特别对已经进入到深度老龄化阶段的山东来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5.84%。
如何让这些老人更好地享受社会福利,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3条具体工作:一是增加护理型养老床位3万张以上,发放防走失定位手环3万个以上;二是建设改造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150处、农村敬老院120处;三是从今年起,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不分国籍地域,在鲁一律享受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当然,山东服务老年人的工作远不止于此。为了让1500多万65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到普惠性的民生政策,最近几年山东从顶层设计上发力,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老年人口民生保障水平等持续提升有目共睹。
比如全省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340.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8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20元、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最低段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等等。
民生工作千头万绪,山东从“细”处做起文章。比如这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发放防走失定位手环3万个以上”,直接惠及有行动能力的失智老人群体。让这一部分的老年群体及其家人享受到获得感。
百姓事无小事。毫无疑问,山东正在以更前瞻的眼光出台更科学、更人性化的举措,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闪电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