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第一线的奋斗报告④丨山东黄金:从科技“富矿”里淘金
当前,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扎实开展各项工作。9月1日起,大众日报及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推出“走在前 开新局——来自第一线的奋斗报告”大型全媒体主题报道,挖掘全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各行各业中的先进典型,展现山东勇担使命、砥砺奋进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凝聚起“走在前、开新局”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刊发第四组报道,聚焦山东黄金集团——
加速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山东黄金集团——
从科技“富矿”里淘金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黄金作为贵金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山东省黄金产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山东黄金集团黄金产量连续多年全国领先。今年上半年,山东黄金集团矿产金产量为23.66吨,同比增幅97.35%,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幅均超200%,旗下主力矿山焦家金矿、新城金矿等8家企业矿产金产量创历史新高。
产量创新高的背后,是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将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山东黄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满慎刚表示,紧紧依靠国家、省级和自有研发平台,山东黄金集团聚焦行业难题和关键领域,加强联合攻关,多措并举激发创新活力,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遥控操作碎大石
三山岛金矿碎石机操作工王晓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工作会从井下移到地面。
8月31日,三山岛金矿调度指挥中心,王晓雯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眼睛盯着电脑屏幕,手里操作着手柄,将井下大块矿石破碎。
“我在井下操作碎石机有七八年时间。以前1台碎石机需要多人操作,现在通过远程操控系统,4个人可以操控11台设备。”王晓雯说。
破碎后的矿石,通过放矿设备落到矿车,由无人驾驶的电机车运送到指定位置后,通过提升运输再进入三山岛金矿新立智能选矿厂。选矿厂偌大的磨浮主厂房内,除了几名维护设备的工人,各流程见不到一位操作工。
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推进,三山岛智慧矿山项目入选2021年山东省属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为山东黄金集团建设“国际一流示范矿山”打下基础。山东黄金集团还成立了国际一流示范矿山推广中心,重点推广矿山智能化建设。
这激发了主力矿山紧贴生产、精准创新的积极性。“我们大力推广应用无轨设备大型化,在全国黄金井下矿山首次完成6m³重型铲运机投产应用,较传统设备作业效率提高77%。”焦家金矿物资装备部副主任工程师初晓峰说,针对深部作业特点,打造了机械化作业采区,从凿岩、支护、铲装、运输实现了全流程机械化作业。
集成创新驱动研发升级
各大金矿采掘的矿石,经选矿厂加工成精矿粉之后,最终统一运送到山东黄金冶炼有限公司进行冶炼,形成标准金锭和相关产品。
黄金虽然耀眼,但其生产、提纯不容易,因为工业开采的金矿石品位不高,通常每吨矿石中只有2g黄金。
该公司总工程师杨新华介绍,集中氰化处置、精炼提金后,会产生大量氰渣。如何减少氰渣中金的含量,既事关环保,又关系着企业效益,其中难度非常人可以想象。
“今年,公司氰渣品位由原来1.08g/t降到了0.84g/t左右,大大优于业内平均水准。这意味着氰渣中金的流失大大减少。”杨新华说,公司打造了一支拥有创新精神的研发团队,不断突破,集成创新,才有了这样的成果。
创新、研发,离不开化学检验分析来验证成果、查找问题,它相当于给创新、研发装上一双“眼睛”。
“我的工作就是要擦亮这双‘眼睛’。”该公司质检中心副主任单召勇,工作以来埋头化验技术创新,已荣获专利成果8项、省部级科技成果2项。“每天,中心有上百个样品化验、近千组数据报出,必须保证准确无误。”
尾砂库实现“绿色”转身
在新城金矿充填站,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内值守,各个充填工序在电脑屏幕上一目了然。
金矿选矿后排出粉砂状废渣,被称作金矿尾砂。废弃的金矿尾砂量很大,以往是存在尾砂库中,占用大量资金、土地。
“新城金矿从很早就开始将尾砂充填到井下采场,目前,充填尾砂利用率约47%,大大减少了尾砂地表的堆存,很好地顺应了绿色发展要求。”新城金矿充填副总工程师、充填实验室主任张杰说,充填还能降低矿石贫化率和损失率,实现安全高效回采。2019年,新城金矿自动化充填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充填能力由原来100m³/h提升至150m³/h,充填浓度从50%提高到68%,充填效率提升了30%。
“剩余的尾砂,我们计划通过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实现最大化利用。”新城金矿工程项目部副主任工程师张大勐说,该项目设计产能700万吨/年,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年底前建成。其采用除铁和脱水工艺,得到粗砂、成品料、铁渣、尾泥4个产品,分别用于建筑、陶瓷等领域,综合效益明显。
在三山岛金矿,尾砂库通过进行覆土、护坡、绿化等综合治理,和海岸风景融为一体,已成为知名的环境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