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东营:盐碱地长出稳产“大粮仓”

齐点淄博 2023-10-21 18:09:47 阅读量:

2023-10-21 18:09:47

眼下正值“三秋”时节,黄河三角洲的大片盐碱地披上“金黄”。“今年还得增产。”19日,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高港村党支部书记于振业站在地头,望着穿梭在玉米地里的收获机喜上眉梢。

于振业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通过大水压碱、土地翻耕、秸秆还田等治理手段,把这片土地改良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现在玉米亩产可达1400斤。

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盐碱地面积超过340万亩,其中盐碱耕地面积196万亩。经过治理改良后,原来的“不毛之地”成为“希望的田野”。金秋时节,走进东营的田间地头,经过规模化改良的大片农田喜获丰收,一垄垄连片种植的大豆长势喜人,黄澄澄的玉米棒壮硕饱满,一片丰收景象。


2023年10月10日,振龙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烘干设备正在烘干玉米。新华社记者 陈国峰 摄

据了解,当地采取多种方式改良盐碱地,比如在地下埋上暗管,用淡水冲洗的办法,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洗脱土壤盐分,再通过地埋管道排走。也有的地方采取深挖沟渠、深耕深松等方式,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在距高港村不远的振龙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4套烘干设备轰鸣作响,一天可烘干1000吨玉米。合作社经理曹振龙说,合作社托管了周边村6万亩土地,盐碱地改良离不开水和电支撑,县供电公司在地下铺设电缆,给机井通电,旱能浇、涝可排,省水省肥省劳力。曹振龙说,供电公司还支持他们建立了农机监控调度平台,老百姓可用手机下单,确定所需要的机械、作业类型、作业地点等,农机手“抢单”后提供服务。

2023年10月10日,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高港村的大棚里,西红柿长势喜人。新华社记者 陈国峰 摄

不只是粮食,盐碱地上也能长出西红柿、葡萄、藜麦等经济作物,带动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业态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走进黄三角农高区丁庄街道东官庄村冬韵家庭农场,密密匝匝的翠绿枝叶下,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管理员刘东梅说:“这里的土地含盐量为2‰-4‰,我们培育出耐盐碱品种‘冬蕴红’,今年在盐碱地上试种了200亩,产量控制在一亩地3000-4000斤,采摘价格在25-30元。”

从“改地适种”到“改种适地”,盐碱地综合利用措施不断丰富,选育耐盐碱作物品种、发展盐碱地种业也是方向之一。目前,多个科研院所育种团队在黄三角农高区收集保存了耐盐碱种质资源2.1万份,初步选育出了45个新品系。

在黄三角农高区加速育种中心,科研人员林双说:“这是我们从3000份藜麦种质资源中筛选培育的新品种,有了大数据加持,我们在实验室便可模拟田间育种条件,培育周期大幅缩短。”

林双所说的大数据,来自东营供电公司建设的盐碱地农业大数据平台。“平台实现种业精准培育、梯度盐田开发等1000多组数据实时共享,我们可以科学规划盐田农作物种植,精准研判哪些地块适合培育哪类种质。”林双说。

如今的黄河三角洲,已不再是单调的白色,类型多样的粮食和果蔬把这片土地装点得色彩斑斓,焕发新的希望。

来源:新华网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