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行“ABCD”分类管理 落实“引扶帮包”精准策略——淄川区太河镇探索创新贫困人口精准管理机制

齐点淄博 2021-03-02 10:41:49 阅读量:

2021-03-02 10:41:49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省、市脱贫攻坚专题会议精神,着力提高扶贫开发精准度,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立足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开拓创新,精准施策、依托扶贫大数据平台,探索实行贫困人口“ABCD”分类管理,实施“引扶帮包”精准策略,做到了精准化识别、精细化分类、动态化管理、精准化施策。

一、背景情况

淄川区太河镇是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市级扶贫工作重点镇,全镇95个行政村中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有54个,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5828户、10442人,约占全市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的10%左右。

二、主要做法

(一)精准识别“A、B、C、D”四类。根据已脱贫户致贫原因、收支状况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等家庭实际,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统一的综合评判标准,确定“发展能力较强、发展能力一般、发展能力较弱、无发展能力”四个类别,每一类都确定了细致详实的评判指标和分值,分别是看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看教育状况、看家庭收入状况、看保障和生产生活水平,评定总分100分,按得分从高到底对应“A、B、C、D”四类,通过定性分析、定量打分,评定出贫困户分类管理级别。由村两委召开会议,根据每户情况,通过定性分析、定量打分,综合评定贫困户脱贫质量等级,评定结果经镇党委政府审核后,再由各村村民代表大会评议表决通过并公示,各村分别建立贫困户分类管理工作台账,并报镇扶贫办备案,其中评分在80分以上的为A类户,评分在60-79分的户为B类户,评分在59分以下为C类户,自身丧失发展能力,无自理能力或自理能力差、无人照料的为D类户。2020年年初,太河镇初步确定贫困户A类户3036户、B类户2280户、C类户474户、D类户54户。

(二)预警监测动态管理。实行分级设防、分级干预、提前预警,对于反向等级变化的及时启动即时帮扶、临时救助等保障措施。帮扶责任人定期上门走访,落实帮扶措施,了解帮扶对象家庭情况,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每半年进行一次动态化评定调整,对贫困户分类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家庭情况发生重大变故,符合调整条件的,由各村继续严格对照定性指标和“四看”评分表逐项逐户评分,并按照“两评一审一公示一台账一备案”程序,确定相应的分类管理级别。其中已分类不需调整类别的不再进行评分,但需一并公示。依据“大不动、小调整”的调整原则,各村严格按照分类程序进行评定,确定新类别后,报镇扶贫办进行备案。今年5月份,全镇5844户贫困户分类管理调整为A类户3026户、B类户2170户、C类户407户、D类户241户。

(三)精准施策“引扶帮包”。一是针对A类户,突出以“引”为主。通过扶智扶才,帮助学技术、上项目、搞经营等,引导自主发展,致富能力持续增强,成为致富带头能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太河镇峨庄片积极引导鼓励一般农户和贫困人口发展黄烟种植。其中纱帽村有11户A类贫困户通过增种黄烟种植面积2-3亩,家庭年均收入增加了近6500元。二是针对B类户,突出以“扶”为主。通过帮助就业,安排公益岗等,落实帮扶政策。城子村B类贫困户燕希伦、王明贵等户通过参加镇上举办的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班,学习了猕猴桃种植技术,种起了猕猴桃,2020年家庭收入可增加2000元以上,2年后进入盛果期,燕希伦、王明贵等贫困户仅猕猴桃一项就能增加家庭收入5000元以上。鲁子峪村B类贫困户侯言兵在村合作社开起了三轮车,柏树村贫困户张言祥在村里干起了保洁员,纱帽村贫困户李玉晓通过培训,到镇林业站干起了护林员……,通过积极为有就业需求的贫困户提供公益岗,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目前,太河镇已提供护林员、保洁员等各类公益岗47个,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增加了7000元以上。三是针对C类户,突出以“帮”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帮扶,对其落实产业项目差异化分红、困难救助等政策、提供各类援助。扶贫项目差异化分红重点倾斜发展能力较弱的C类贫困户,今年8月底,C类贫困户可拿到比B类贫困户高1.5-3倍的项目差异化分红,持续巩固贫困户脱贫成效。镇党委政府广泛募集30万元,成立扶贫救助基金,对北马鹿村许本成等92户因病因灾导致医疗支出大的贫困户落实了困难救助19.1万元,对16户因病因灾存在致贫风险的一般户落实即时救助政策。同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畴,符合低保转五保条件的及时转为特困供养户,去年以来,全镇新纳入低保120户190人,低保转特困供养7户7人,新纳入特困供养户4户4人。办理贫困人口慢性病证4757人,通过鉴定,办理和变更升级残疾人证121人,完成了残疾人无障碍改造182户,配发残疾人适配器具239件。四是针对D类户,突出以“包”为主。强化兜底保障,通过政府集中供养、购买社会供养服务、开展守望相助“1+4”共建活动等方式,多举措解决因老、因病、因残造成的突出问题。目前,集中供养安置131户143人,其中,入住孟子山老年公寓93户104人,昆仑敬老院30户31人,东坪卫生院收治8户8人。其余110户118人通过开展守望相助“1+4”共建活动,1名党员干部、4名邻居开展互助共建,提升实际生活状态,特困失能等重点贫困群体生活保障得到根本解决。

三、取得成效

一是帮扶措施更加精准。太河镇依托扶贫管理平台,对贫困人口分类管理后,数据信息更加明晰精准,除普惠性政策外,党委政府能够在帮扶措施上“按户定扶”施策。通过技能培训,有102户贫困户发展了樱桃、猕猴桃等种植项目;镇内13家扶贫龙头企业,积极吸纳有劳动能力的170余名贫困户就业,通过农产品销售,同时带动周边60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共240余户进一步得到重点关注。目前“ABCD”四类贫困户共落实各类政策36项,确保了扶贫政策的靶向落实。

二是运营机制更加科学。脱贫攻坚以来,不管是自上而下实施的政策,还是自下而上落实的政策,大部分都是大水漫灌,对享受政策的贫困人口分类帮扶以后,在教育、卫生、社保兜底等保障性措施进行普惠制享受之外,太河镇在公益性岗位设置、产业项目收益分配上实行“差异化落地”。目前共提供护林员、保洁员及临时性岗位、扶贫公益岗等各类公益岗320个,对2700余户贫困户实施了按类型差异化分红。各类扶贫政策实现精准用力,有效地避免了漫灌、帮扶措施千篇一律、平均主义的问题。

三是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太河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进行分类施策、分类帮扶、定期核查、动态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部分群众出现的攀比心理,激发内生动力,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通过扶智扶才,帮助学技术、上项目、搞经营等示范带动作用,直接受益或辐射带动4200多名贫困人口,激发形成劳动致富的良好氛围;通过对110余户特困失能贫困群众开展守望相助“1+4”共建活动,照料失能群体,提升其居家环境,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形成文明干净新风貌。

四是脱贫成果长效稳定。分类管理保证了贫困户能够得到精准帮扶,党和国家的扶贫红利政策得到精准落实,太河镇共有1720余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能够获得劳动收入,有4700多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增加项目收益,有143名无自理能力的贫困人口由政府落实了集中供养,从根本上提升了贫困人口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确保了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进一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四、几点启示

一是“信息化”是扶贫工作的新引擎。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融入日常工作是必然趋势。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能够实现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匹配、精准帮扶与精准管控,用信息化加速精准扶贫落地生花。

二是“精准化”是脱贫攻坚战成败的基础。基层扶贫工作情况纷繁复杂,如何对症下药扶真贫?如何把扶贫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这些问题需要基层的“关键少数”发挥引领作用和聪明才智,想干、会干、善干,精准化分类帮扶,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三是“人才”是完成脱贫任务的关键。对贫困人口分类管理,关键在广大基层扶贫干部。必须加大对基层扶贫干部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升广大扶贫干部服务群众水平,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